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古典汉诗文的私塾吟诵与朝暮课诵中的梵呗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0-05-29 02:48
【摘要】: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文化都存在或存在过以介乎说和唱之间的状态诵读经典的方法,这一方法在中国被儒家命名为吟诵,被佛教称为梵呗。吟诵和梵呗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与语言、文学、音乐等有密切的联系;都以口口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都有修心养性、强身健体等功能。本文正是立足在吟诵与梵呗相似的前提上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吟诵和梵呗都天然具有跨语言、文学、音乐等学科的性质,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好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吟诵与梵呗的比较研究,发掘二者在相似下的不同,并寻找养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比较文学一直较为关注文本研究,对非文本的研究重视还不够,对以民族文化经典为内容、口头传承方式为对象的研究还很少。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就吟诵与梵呗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出现。本文正是想通过对吟诵与梵呗的比较研究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以作者目前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尚无法对吟诵和梵呗进行更为深入、透彻的研究,所以期望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其次,由于百年来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丢失严重,吟诵和梵呗的传承与发展都面临巨大的困难。作为一名有文化良心的文科学生,我愿意做一些最基础的工作,以引起大家对传统文化善意的关注。 本文是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本进行的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印度梵呗传入中国后分化为梵呗和转读,梵呗在中国的演变受语言、音乐的影响;而转读则促进了永明体的产生,这一部分主要使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主要在当代吟诵与梵呗的比较中。 通过研究,作者发现吟诵经孔子确立为一种教学方式,由屈原变为创作方式,经谢安、李白、杜甫、姚鼐、曾国藩、唐文治及唐调传人等历朝历代文人的实践与传承,成为中国古诗文的诵读方式、主要创作方式、文化传承方式、主要的教学方法、修身方法、养生方法。吟诵产于本土,是众多文人自然自觉投入而形成的产物。梵呗最初由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曹植、支谦、梁武帝等僧俗二众的倡导和创作,不可避免发生了汉化。在道安、慧远、不空、明成祖等的影响下,梵呗逐渐由单独修行的方式演变为融合了仪轨、密教咒语、五会念佛等的集体修行的方式。所以梵呗是外来的,在中国僧俗二众的集团创作下,经历一个汉化过程,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变化。虽然中国的梵呗和吟诵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二者也有很大区别:梵呗具有宗教性、神圣性、仪式性和集体性,吟诵教育功能更强,更具私人性;吟诵贴近语言,必须遵守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的规则,梵呗形式上有唱有念,但更具有音乐性,音乐层面的要求更高;梵呗的传承更依靠集体的力量,吟诵传承则更有赖于个人的努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小荣,吴海勇;佛经偈颂与中古绝句的得名[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2 林培安;佛教梵呗传入东土后的华化和演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3 秦德祥;;天宁梵呗天下宗[J];中国音乐学;2006年04期

4 释永悟;;曹植与梵呗音乐[J];中国宗教;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2686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86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