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
发布时间:2020-06-06 04:25
【摘要】:在1922年创刊的《学衡》杂志周围凝聚了一批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先殨、柳诒徵等,并形成崭新的文化学派——学衡派。本文谨就学衡派的中西文化观方面进行论述,比较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在文化概念上的不同内涵,进而推导其文化观的不同理论基础。通过学衡在中国文化起源、战后西方文化重建以及中国新文化建设三个问题的论述探究其中西文化观的特色,它既不同于同时代的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派,也与国粹派旧保守主义派别有所区别。本文主要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通过大量事实材料加以论证,系统地论述了学衡派在中西文化观念上的态度与抉择,分析了他们对中西文化出路的导向,既看到他们的文化观点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认识到他们自身观点的局限性与悖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699159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帆;“学衡派”与新文化倡导者的异中之同[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廖超慧;新旧人文主义思潮的较量——评新文化倡导者与学衡派论争[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罗自梅;胡先殨[J];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Z1期
4 谭桂林;二十世纪初文言白话论争的中西之辩[J];理论与创作;2003年03期
5 乐黛云;“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汤用彤与《学衡》杂志[J];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6 李泰俊;《学衡》与《新青年》的文学论争[J];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04期
7 段怀清;三个层面、三条途径、三种结果──欧文·白璧德在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1998年01期
8 乐黛云;;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J];中国文化;1989年01期
9 李怡;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10 邓绍基;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论争的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269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