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1945-1949年京派文学的重建、式微与终结

发布时间:2020-06-06 12:14
【摘要】:京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它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的平津地区,曾经引领过整个平津地区乃至北方的文学潮流,只不过由于抗战的到来,特别是朱光潜主编的《文学杂志》于1937年8月停刊,标志着前期京派的终止,此后京派作家群风流云散,即使原京派中人有作品发表,也只是小范围的单枪匹马,没有形成群体的呼声。作为一个流派的重聚则要等到战后了。战后《文学杂志》的复刊以及《文艺复兴》等一批杂志的出现,还有平津地区大量报纸文艺副刊的蓬勃创建,标志着京派的重聚与复兴。复兴后的京派除了坚持一贯的文学立场外,他们又将关注的目光转向混乱动荡的现实与社会,其创作的作品有了更鲜明的时代感与现实感。然而不久,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规范的左翼文学逐渐成为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文学派别,他们的文学一体化追求与意识形态的清算,使京派难以招架。迫于意识形态压力、社会情绪急转与文学审美范式的转型,一向坚持自由文艺立场的京派无法进行合适的调整,他们所遵守的渐进沉默工作的文学精神也显得不合时宜,京派的终结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 本论文着重分析1945年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内京派同人的文学重建活动,以及他们的挣扎、式微与终结,并试图细致描绘这一变化的过程,尤其关注他们的文学理论与文学主张,他们对文艺发展方向的展望,对文学发展出路的探索,对新文学与古文学、西方文学的关系的再审视,以及文体革新与文论综合化的主张,以及他们对文学与政治、现实关系的重新调整与思考等问题。 本论文的主体结构由三章组成:第一章重点分析战后京派的文学复兴与文学重建计划及活动,包括他们对文学的新生路的摸索,刊物杂志的勃兴与文学新生代的产生;第二章重点关注京派多面化的文学观念与文学理论,包括他们对文学本质及作家创作态度的看法,对新文学与古文学、新文学与西方文学关系的分析,以及他们提出的新诗现代化的方案;第三章着重描述京派最后的挣扎、式微与风流云散,重点叙述京派在左翼文学一体化背景下的挣扎、终结与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巍;;建安作家与文学传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2 陶原珂;20世纪中国新文学传统的形成和构成因素[J];学术研究;1994年06期

3 陆双祖;;论《浮士德》文本的狂欢化特色及其文学意蕴[J];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陈继会;;文学传统与新都市小说[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谢晓霞;;文学生产机制与新都市小说[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王素霞;;都市想像与新都市小说[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蒲度戎;;叶芝的象征主义与文学传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7期

8 孙海英;;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9 王林;张道振;;目的语文学传统对文学文体风格传译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白草;;林一木和她的诗[J];六盘山;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达;;中国文学将被时代改写?[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2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杨匡汉;;关于共和国文学——《共和国文学50年·绪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4 姚文放;;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传统[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刘秀娟;;文学应更深刻地表现城市生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6 计璧瑞;;从文学看台湾[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7 何云波;;肖洛霍夫与俄罗斯文学传统[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勇;;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仇鸿伟;;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10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苏娅 摄影记者 王晓东;在数学与文学精妙的两极[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木弓;生存斗争主题是龙江文学之魂[N];文艺报;2010年

3 牛学智;主体性问题与文学理想的当代处境[N];文艺报;2010年

4 杨守森;“元问题”视野中的文学传统[N];光明日报;2004年

5 张燕玲;重新探寻文学的真实[N];文艺报;2010年

6 王汶成;文学传统的当代运命[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张晨;文学传统中的生命旨趣[N];学习时报;2002年

8 记者 陈香;专家热议:原创少儿类型文学有市场缺作品[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夏榆;李敬泽:文学这事有公道[N];南方周末;2011年

10 金立群;新文学经典化的学理探讨[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贞显;“新京派文学”与京味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聂薇;V.S.奈保尔小说《抵达之谜》辩证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周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5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胡吉星;作为文体的颂赞与中国美颂传统的形成[D];暨南大学;2009年

8 田文兵;民族文化重构与回归精神家园[D];兰州大学;2010年

9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燕燕;文学的定义:民国时期文学概论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一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莹;从网络热门小说透视新媒介与文学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玲玲;论城乡意识与中国1930年代文学[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志孟;论1945-1949年京派文学的重建、式微与终结[D];山东大学;2011年

6 沈宏;重评伊迪丝·华顿[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任竹良;救赎的焦虑——传播学视角下的“底层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德威;明代中后期神魔小说繁盛的原因[D];青岛大学;2008年

9 李紫旭;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文化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香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女性哥特的继承与超越[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99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9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