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众化—郁达夫的“解闷”
发布时间:2020-06-06 14:58
【摘要】: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是一个革命、战争此起彼伏的复杂年代,大众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扮演重要角色,随之而来的“文艺大众化”思想也逐渐占据了文坛视域,对于“文艺大众化”思想的探讨,形成了“大众化”问题大讨论。在“五四”中成长的知识分子们在此时期不得不转换文艺视角,将时代需求的“大众化”思想融入其中。由此,郁达夫文艺思想中的“大众化”诉求开始显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自觉创办《大众文艺》刊物,试图借此彰显自己的“大众化”倾向,但却因此遭到众多非议。郁达夫积极的转变,与同时期的鲁迅、陶晶孙等相比,有较多的不谋而合的思想策略,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鲁迅、陶晶孙的超越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郁达夫“文艺大众化”思想之不足。郁达夫在“大众化”道路上的曲折性归根结底是由于他固有的内在精神即“五四”知识者们坚持个体精神的独立自由促使其选择的艰难性,最终无法真正完成“大众化”的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699850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玉芳;大众在大众文化中的异化[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01期
2 许凤才;;郁达夫与《大众文艺》[J];齐鲁学刊;1987年01期
3 张毓茂;论鲁迅与郁达夫[J];求是学刊;1990年05期
4 尤西林;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思潮的现代性嬗变[J];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5 南帆;大众文学的历史涵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4期
6 李新宇;迷失的代价(上)——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1年01期
7 孟繁华;民粹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J];文艺争鸣;199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甘浩;《大众文艺》文化历史形态的还原[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韩璇;《大众文艺》的“大众”话语考论[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9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