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
发布时间:2020-06-07 16:24
【摘要】:在中国美与丑的辩证关系主要有三种重要的观念和倾向,即以美为主,化丑为美,以丑为美,其中“以丑为美”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审丑意识的极致。丑不仅是美的陪衬,还往往比美更能揭示本真,激发美感。“丑”肇始于明清之际,有不少文艺家将其纳入表现领域。小说《金瓶梅》中对人性罪恶、肮脏的刻意表现,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对丑、怪、狂、野、粗拙等异类艺术风格的肯定,都体现了传统雅正文艺观的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对丑的表现与张扬,“丑”堂而皇之的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傅山生逢美丑异质的时代,自然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时代因素的影响。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傅山生逢乱世,秉性刚直忠贞、仗义任侠,忠君孝母,严子善人。他博古通今、时称“学海”;放浪不羁、漠视礼法、敢为天下先;积极用事、身体力行、作用于时事。他在文学、书法、绘画及医学诸领域皆有成就。一生浮沉变幻,频遭坎坷变乱,却意志坚定。为文为人,言行一致;思想凌杂,矛盾难驭。傅山一生涉足领域甚广,举凡经史子集、诗文书画、钟鼎文字、佛道典籍、医药武术等无不博涉旁通,造诣甚高。全祖望评价说:“先生家学,大江以北,莫能窥其藩者。”(《鲒Wぜぱ羟迪壬侣浴罚┕搜孜湓蛱痉骸跋羧晃锿猓缘锰旎瞪降玫搅送昂笫牢娜说母叨瓤隙,
本文编号:2701687
本文编号:2701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0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