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晓青;;语篇分析评估循环模式下的视角切面[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4期
2 海芳;归化、异化的统计与分析——《红楼梦》口语辞格英译研究[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3 魏瑾;;李杜诗篇的人文意蕴与英译策略[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4 王明树;;翻译中的“主观化”对等[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5 刘晓琳;;评价系统视域中的翻译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译本对比为例[J];外语学刊;2010年03期
6 冉永平;刘玉芳;;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7 丁和根;;论地方戏的地域性和超地域性——为观照戏曲命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J];戏曲研究;1995年01期
8 车锡伦;;蒲松龄“巫戏”研究[J];戏曲研究;2002年02期
9 王万岭;;关于《西厢记》的“角门”问题——兼对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有关论述质疑[J];戏曲研究;2003年01期
10 丘慧莹;;场上案头的左右倾斜——谈明清文人对戏曲剧本的品评标准[J];戏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帆;;诗话与评点——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两种主体形式[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2701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0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