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艺思想中的身体观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凡人;;魏晋楼兰屯田概况[J];农业考古;1985年01期
2 书农;;“认真”过紧日子[J];军事经济研究;1990年04期
3 李江辉;陈景聚;;论魏晋时期佛教与巫术的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严耀中;;魏晋经学主导说——对玄学盛行于魏晋问题的辨正[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5 陈亚琳;;谈《列子》为魏晋时伪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陈君慧;;称情则自然——论魏晋时期的“重情适性”[J];作家;2010年08期
7 巴晓津;;试论魏晋玄学名士思想中之儒家底蕴——以家庭教育为视角[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李忠义;;邯郸金质“关中侯印”小考[J];文物春秋;2011年03期
9 皇甫风平;佛僧的名士化与名士的佛僧化——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佛学与玄学的合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10 陈海清;王国道;;青海互助县高寨魏晋墓的清理[J];考古;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书瀛;;文海涛涛,谁主沉浮——纪念“三”“六”“九”,重读“马”“列”“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2 陶礼天;雍繁星;;树立朴实学风 追求学术创新——北京'05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3 杨建生;;瞿秋白文艺思想的理论缺陷[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4 吕其明;;党的文艺思想哺育我成长——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五周年[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5 王得后;;鲁迅的文艺思想和《讲话》[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6 孙书文;;文艺与革命“经历久远的恋情”——对周扬文艺思想前史的研究[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林澎;;当下的文艺创作仍然离不开毛泽东文艺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季世昌;静智;;瞿秋白与毛泽东文艺思想比较研究[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陆克寒;;瞿秋白文艺思想的构成要素与内在理路[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10 杨建生;;瞿秋白文艺思想的当代启示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裕昌;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三方魏晋金印考述[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记者 蒋太旭;迄今发现最早知音故事图像现身[N];长江日报;2009年
3 王永华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社会性、阶级性和时空性:马克思主义身体观三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张炯;深入理解邓小平的文艺思想[N];人民日报;2004年
5 记者 陈香;《贺敬之研究文选》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姜爱平邋 张振华;罕见陶奔马惊现武威[N];武威日报;2007年
7 张丽娟;甘肃武威发现陶奔马[N];西部时报;2007年
8 匡小阳;继承和弘扬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文艺思想[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马巍;魏晋士人高扬的人文精神[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王艳明;甘肃“地下画廊”获重要发现[N];西部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玉霞;魏晋时期儒佛道思想互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剑虹;自然与自由:庄子身体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刘鹏;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5 龙丹;魏晋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天彤;魏晋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宋展云;汉末魏晋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9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淑梅;魏晋乐府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新华;魏晋文艺思想中的身体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传东;魏晋文学史料述略[D];山东大学;2005年
3 姜肇函;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女性的生活状况[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智强;志怪小说在魏晋时期的兴起与裴松之《三国志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杨纪荣;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巴晓津;论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的儒家素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常亮;魏晋时期援儒佛入道文化现象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昱;魏晋“自然”概念的转变及其对审美文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7年
9 杨辉;魏晋时期的人生困惑及其道德探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张晓琳;魏晋时期灾害与救助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0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1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