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民俗学视野下的寻根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2:10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和文化论争热这一大背景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寻根文学,在“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的理论认知下,作家们本着寻找与重塑东方文化,在借鉴、学习西方现代文学的自觉下,企图寻找“东方文化的思维和审美优势”,构建中国文学新的美学特征和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而“规范化之外”的民俗文化,被寻根作家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由此,他们开启了民俗性转向,异域各种民俗事象也就成为他们重点描摹和表现的对象。这为我们从民俗学视角来研究寻根文学,挖掘其中的民俗事象所深藏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应有可能。 本文除了绪论和简单的结语之外,主要内容共分为四章。 绪论部分主要从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热角度来考察寻根文学兴起以及寻根文学中大量书写异域民俗事象的原因。并在民俗学视角之下,对寻根文学应当具有的深刻内涵乃至它的定义做初步判断和界定,同时解决了从民俗学视角来研究寻根文学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寻根文学的‘根性’追求及其民俗性”:以文本细读的方法,重在挖掘寻根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民俗事象。我们发现,在寻根作品中,神话、传说、民间语言、居住民俗、饮食民俗、民间信仰、民间迷信等等民俗事象是寻根作家极力书写的重要题材和内容。然而,作家们对民俗的描写并非无中生有,而是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这样,寻根文学中的民俗描写就体现出强烈的民俗性指向。 第二章“寻根文学中的民俗叙事策略”:为使作品中的民俗事象呈现出真实感,实现民俗文化的大众化。在民间语言、民间宗教仪式等民俗事象叙述过程中,寻根作家采用“解释与说明”的叙事策略,来强化其真实性。其次,在叙写古代神话与传说等民俗事象的时候,寻根作家则借助“置换变形”这一叙事手段将其写入到文学作品中。此外,寻根作家还借助“虚构”功能,对民俗进行再造,以此达到作家和读者对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期待和想象。 第三章“民俗给寻根文学带来的审美风格”:民俗给寻根文学带来了新的审美特质。寻根文学通过对异域人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风俗描绘,达成了古朴而清新的审美风尚;通过对神话、传说、民间信仰、民间巫术等民俗事象描述,实现神秘而浪漫的新的审美风格。它是当代中国文学走出政治规范化叙述模式和文学美学意义上的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第四章“寻根文学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内在裂缝”:民俗文化并不都是优秀的,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优秀文化与劣质文化立场上,对寻根文学中体现出来民俗文化进行甄别和反思。我们发现,寻根文学中的所谓“根性文化”其实更多的是应该被我们抛弃的劣根文化。同时,借助现代性理论,我们发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根文学体现出复古的传统性倾向。 结语部分,我们认为,不论是“寻”、“根”还是“文化”都是寻根作家自己宣称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我们就不能单从“寻”的意义上去对寻根文学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还需要从“根”与“文化”等层面上去对其进行研究和反思。而从民俗学视角去研究,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接近寻根文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宁莉莉;王传明;;庄严的礼乐 卑微的塾师——试析蒲松龄《闹馆》对礼乐文化的反讽[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4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5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陈世英;;略谈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杨尚鸿;唐晓红;;中国古代媒介——汉字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薛宁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选择——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3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7 孙彩燕;;儒家“孝悌”观的当代反思[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8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2713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13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