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
本文关键词: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世纪的中国,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致使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的范式新变迫在眉睫,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正是文艺学理论新变的表征。30年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反思和学术创新、文学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争、新媒介对于文学生存方式的影响、视觉文化以及都市文化研究的兴起等是2007年度比较重要的文艺学热点问题。关注生活变化,反思既往视界,创新理论命题是作为理论探索的文艺学的应有使命,也是2007年度文艺学的显著特点。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审美意识形态论 电子媒介 视觉文化 都市文化 中国文艺学 文化研究 理论知识创新 新时期 热点问题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理论的最高要求和科学形态具有普遍性,但理论的生产又是个体化、时代性的,这就导致了理论的局限性,因此理论必然是在交锋对话中发展的。由于紧密联系于生活,文艺学在中国一直充当了时代敏感器官的角色。新世纪的政治文化语境的变革以及全球化的多面推展,文艺学知识和理论论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宏;;“审美意识”加“形态”的理论实质——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的逻辑[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8期
2 谭好哲;;关于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5期
3 王一川;;泛媒介互动路径与文学转变[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肖鹰;;媒介扩张与文学批评——当前中国主流批评症候[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甘锋;;论视觉文化对传统审美方式的消解[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周宪;;视觉文化的历史叙事[J];艺术百家;2007年01期
7 方雪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视觉文化批评[J];中州学刊;2007年03期
8 冯宪光;;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梅琼林;陈旭红;;视觉文化转向与身体表达的困境[J];文艺研究;2007年05期
10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J];文艺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士林;;江南城市与诗性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志宏;新时期中国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史论[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范瑞萍;电视讲坛类节目中的历史消费现象[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漪澜;张力化的处境与处境中的张力[D];南昌大学;2007年
3 周伟平;董学文文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胡倩倩;电子媒介时代的图像叙事[D];西北大学;2008年
5 张书娟;绚烂的别样青春[D];浙江大学;2008年
6 何俐;瑜伽三昧境界的审美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邹东;视觉文化对广告传播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8 张宏图;被颠覆与被遗忘的话语[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文;“审美意识形态”能成立吗?[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10期
2 赵勇;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怎样做“文化研究”?——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3 何道宽;麦克卢汉的学术转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董学文;;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7 潘必新;;意识形态与艺术的特征——兼与栾昌大、董学文同志商榷[J];文学评论;1990年06期
8 曹顺庆,李思屈;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文学评论;1997年04期
9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10 钱中文;文学理论反思与“前苏联体系”问题[J];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童庆炳;;政治化—审美化—学科化——建国50年来文艺思想变迁的简要描述[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鲁华;生命本体意义的审美建构——贾平凹近年小说审美意识形态论[J];小说评论;1991年06期
2 彭立勋;;意识形态论与审美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学术月刊;1992年01期
3 刘晟;当代文学理论本质论转型及展望[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陈吉猛;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陈吉猛;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胡晔;新时期文学艺术本质论析评[J];理论界;2004年03期
7 陈雪虎;自主性和现实性的兼顾与共存——文化研究作为文学理论生长点的再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8 赵刚健;复杂性思维与我国文学理论创新[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6期
9 童庆炳;;文学本质观和我们的问题意识[J];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10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勇;自主与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蒙丽静;审美意识形态论:蕴涵张力与平衡[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邢建昌;理论讲述的科学性问题[N];文艺报;2009年
4 童庆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童庆炳: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从哪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