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叶紫创作论

发布时间:2020-07-05 10:42
【摘要】:社会历史的剧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左联”和三十年代众多的农村题材创作中,叶紫以揭露农村阶级压迫的尖锐性著称。他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湖南农民运动,其作品真实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火与血的事实。本论文从叶紫小说和散文的具体文本出发,运用跨文体研究方法,将小说和散文置于同一发展背景和文学思考中,以作者关注世界和现实的视角,从整体上探讨叶紫的“文学世界”。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外由三章构成。第一章,运用“知人论世”的研读方法,分别对叶紫生平及其文学创作和叶紫与左翼文学关系进行概说;第二章,从农民斗争、军队生活、妇女解放和社会百态四个方面阐释叶紫文学创作的思想底色;第三章,分别从作品所体现的直面社会现实、细腻的书写和朴素、平实的语言三方面分析叶紫文学世界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连明;“叶紫”笔名的由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2 陈宏遂;试论叶紫散文的特色[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6年01期

3 林植汉;叶紫创作简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刘怀玺;“文学是战斗的”——谈叶紫和他的《丰收》、《火》[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79年00期

5 马本江;叶紫小说创作略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刘星亮;革命作家叶紫与对联[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97年06期

7 郑心伶;叶紫和他的导师鲁迅[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8 蒋明玳;叶紫:“文学是战斗的”——论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曾少祥;;叶紫[J];艺海;2001年01期

10 张衍芸;简论叶紫小说中的农民形象[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霞;姜红霞;朱建一;许璞;;华北半叶紫菜繁殖组织形成过程中的光合特性[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徐文福;;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苕草粉饲喂绵羊效果研究[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7-2008)[C];2008年

3 薛世明;匡崇义;黄必志;;云南牲畜饲草均衡供应技术[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小英;;嵊州吹打的艺术特色[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杨德;;试论黄平苗族泥哨的艺术特色及价值[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周华;王修文;;浅谈《夜走灵官峡》的艺术特色[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方铭;;论明清散文[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必胜;;真情与纯朴的回归——2010年散文创作一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9 刘新民;;《古舟子咏》主题及艺术特色浅论[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张成坤;;浅谈丁宝桢诗词的艺术特色[A];全面的总结 科学的评价——丁宝桢诞辰18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化冰;亮苜2号——多叶紫花苜蓿[N];农民日报;2002年

2 陈索杰;“亮苜5号”——多叶紫花苜蓿[N];新疆科技报(汉);2003年

3 ;亮苜5号——多叶紫花苜蓿(8925MF)[N];农民日报;2002年

4 陈索杰;亮苜5号——多叶紫花苜蓿[N];农民日报;2002年

5 陈索杰;多叶紫花苜蓿——亮苜5号(8925MF)[N];山西科技报;2002年

6 李光敏;当爱被记起,年华已逝[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刘昶;叶紫《丰收》小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8 金涛;一半写女人 一半写男人[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谢其章;有名皆自无名来[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李鲁平;徜徉于美与思之间[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平;陆游散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铭;李开先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炳中;论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个性说[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邵丽光;元代散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宋祥;中国古代劝学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欧阳芬;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8 庄萱;过渡时代的炬火[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娇;韩愈散文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冠文;谢灵运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丹;叶紫创作论[D];宁夏大学;2013年

2 贺小花;叶紫与湖湘文化[D];暨南大学;2011年

3 翁律津;论革命作家叶紫创作中的人性[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吴昌兰;叶紫:苦难人生的绝叫者[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燕;汪曾祺散文创作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俊海;叶适散文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张丽;皮日休散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余会春;血泪交融的苦难人生,战斗不息的革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南;论苏雪林的散文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虹;欧阳修记体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42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42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5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