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史记》与《战国策》文化倾向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07-05 11:55
【摘要】:《史记》与《战国策》作为中国古代两部史学兼文学著作,一直都备受关注,针对这两部著作进行研究的文学研究学者也不计其数,大多数的学者的研究角度集中在人物研究、作者研究、作品美学价值研究等领域,从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得到的成果固然有很高的价值,这样的角度虽然使这两部著作也通过这样的途径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其文学和史学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但是文学研究的新角度却很少被提及以及实现。本文作者在自身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作为学科研究背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史记》与《战国策》进行分析和探索,在比较中分析出《史记》由于其时代性、作者背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现实出的儒家文化倾向,这样的研究有利于得出儒家文化在历史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这样的文化倾向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解释一种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与传承,这样的传承存在的优点和缺陷也得以揭示,这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也为21世纪我们应该如何在全球化使文化趋同的情况下维护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同时以理性的角度对待传统文化精神提供了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文贵;《史记》《战国策》人物描写艺术比较[J];滁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程远芬;;论《战国策》对《史记》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3 郭慧;;《战国策》《史记》策士形象差异浅谈[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9期

4 高晓颖;陈为科;;《史记》与《战国策》叙事手法比较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杨夏月;;《战国策》《史记》张仪形象比较研究[J];沧桑;2013年02期

6 赵争;;《史记》与《战国策》关系新论[J];史学月刊;2012年12期

7 董常保;;《史记》采《战国策》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秦淑华;《史记》与《战国策》的异文研究[J];汉字文化;2002年04期

9 李军;刘延琴;;从《战国策》与《史记》看苏秦与张仪[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10 布莉华;《史记》对《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继承和发展[J];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布莉华;;《史记》对《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继承和发展[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高迎泽;《战国策》到底是不是历史学著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关万维;观察《战国策》与《左传》的两个维度[N];深圳特区报;2017年

3 陈家兴;古代用人如何考量德才[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

4 郭丹;怎样读《战国策》[N];中华读书报;2015年

5 石夷;解析《战国策》[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徐朝华;解难释疑《战国策》[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记者 马子雷;顾广圻批《战国策》成交价突破800万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吴伟忠;提高讲真话的能力[N];解放军报;2012年

9 侯博觉;足尖上的蹴鞠[N];深圳特区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马子雷;“顾批”之后,又现“黄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汤勤;《史记》与《战国策》语言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卓婷;《战国策》十二组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郭晓红;《战国策》形容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溪;《史记》与《战国策》文化倾向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广福;《史记》采《战国策》考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高晓颖;《史记》与《战国策》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4 马洪良;《史记》《战国策》对战国历史记载之比较[D];郑州大学;2004年

5 孔云云;刺客形象在史传文学中的塑造[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6 肖玉芳;《战国策》“之”字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邴琴;《战国策》中的纵横家与寓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靳文娟;《左传》与《战国策》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9 王硕果;《战国策》策士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10 戴昕彤;《战国策》中警句的翻译技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42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42572.html

上一篇:叶紫创作论  
下一篇:明代假传体作品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a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