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美学视野下的《读者》杂志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晖;;从文本角度看电视剧对受众的说服效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07期
2 辛允香;;电视纪实片如何让受众感受真实[J];当代电视;2011年07期
3 段宏鸣;;从京剧《西厢记》看受众的婚姻观[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4 田华;;迎合受众的体育海报设计定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刘莉;戴臣军;;解析英语演讲中的“以受众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华麒;;不同受众需求的服装效果图教学课程探析[J];装饰;2011年08期
7 崔银河;;试论广告美学与受众审美接受[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8 黄越;;从受众角度论影视原声作品字幕的英汉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3期
9 李博;;浅析议程设置理论中受众的反作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10 毛元圆;;论情感因素在当代商业海报中的重要性[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春容;;科技期刊互联网发展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2 马利;;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A];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方晓红;;经济信息在苏南农村的传播现状调查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赵自然;;小议“过度效应”[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叶丹;;在颠覆传统中创新未来——谈媒体内容管理的发展方向[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升民;陈素白;;社会意识的表皮与深层——中国受众广告态度意识考察[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7 童菲;;信息·均衡:“议程设置”与“沉默螺旋”的博弈解读[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占莉芳;武文颖;;虚拟的悖反——关于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反馈机制有效性的思考[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吴庚振;郭芳;;“超女现象”的受众心理分析[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梁凤英;高曼霞;陈实;;受众接受心理与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探究[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强 实习生 王炜;做中国人的“心灵读本”[N];南方周末;2004年
2 胡亚权;解读《读者》[N];光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吴小莉;《读者》在不时尚的路上独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记者 王立强;《读者》月发行突破800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5 彭长城;《读者》:读者的心灵读本[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6 《编辑之友》杂志主编 庞沁文;向《读者》开炮兼为《读者》辩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7 记者 王立强;《读者》构筑层层法律防线做法可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8 康建中;《读者》现象(上)[N];中华新闻报;2003年
9 记者 张元章;直接受众近10万人[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马永强;《读者》之路:一个时代的见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春林;当代中国传媒的受众策略研究——从社会转型中受众身份衍变的角度[D];四川大学;2004年
3 周葆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考察[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李姝;面向信息时代波普建筑信息传播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8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林毅;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西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娟;论新闻的“民本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朱鹏虹;电视节目形态的市场效应与调节[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兰天;论新时期典型报道的发展与变革[D];南昌大学;2008年
4 曹徐岚;恩施地区新闻传播事业与地区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朱志宇;从受众心理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王文娟;从IMC视角分析新闻媒介营销[D];广西大学;2007年
7 郑志明;从修辞的角度重新思考法庭辩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志华;消费文化背景下网络广告设计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刘玉芝;我国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智敏;基于受众生活形态的环境媒体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5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4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