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创造社作家精神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19:07
【摘要】:为什么五四时期会出现创造社这样一个文学社团?这是一个很难简单回答的问题。一帮留学海外并且分属理工医科的年轻人最终本着内心的要求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历程?正是着眼于此,本论文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的精神心理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他们独特的精神心理形成的历史背景与过程,以及他们的精神动向、心理机制与情感特征,试图去揭开这一群体的庐山真面。第一章叙述发生在前期创造社作家身上的精神心理现象,“异化”体验形成混乱、焦灼的心态与感伤型的情感;第二章分析这些精神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因素,1912年之后留学日本“去政治化”潮流的影响、从高等学校到帝国大学学习生活变轨的促发和大正都市社会里感性体验的触媒是促发他们精神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第三章探讨前期创造社作家精神心理问题产生的自我根源;第四章论述了前期创造社作家精神心理现象的文学史意义。本选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回到历史与文化的场域中,从他们的海外留学生活中对其进行精神的寻踪,运用多种方法立体多维地对他们进行心灵的聚焦,并最终得出结论:前期创造社作家精神心理问题的产生是时代与自我相互作用的产物,自我的“异化”体验促使了他们身份的转型与道路的转变,最终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747860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留学背景:一个概念的诞生和意义[J];东岳论丛;2002年03期
2 王德威;;现代性下的抒情传统[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林荣松;生命体验与创造社小说的感伤倾向[J];郭沫若学刊;2004年03期
4 肖伟胜;;作为生命救赎形式的自叙传小说——论郭沫若早期小说[J];郭沫若学刊;2009年01期
5 李怡;;欲望的生成与焦虑的克服——郭沫若的日本记忆及其文学史价值[J];长江学术;2010年02期
6 陈亚平;;感伤:创造社小说的美学风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陶思遥;茫茫烟水回头望 也为神州泪暗弹——从《沉沦》看“中国最后一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理[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陈龄;;“创造社”成员的留日活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李怡;;“个人”的理念与“自我”的意识——留日中国学人的关键词[J];江汉论坛;2007年09期
10 童晓薇;日本大正时期都市社会对创造社的影响[J];历史教学;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747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4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