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五四”前期周作人“未来国民”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4:52
【摘要】:本文以“五四”前期周作人“未来国民”观念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释。 周作人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面对当时国家的不堪状况,周作人认为,欲兴国必先兴民,改造国民劣根性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国民自身的改良和进步也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和配合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类似“人推动社会进步,社会促进人逐步完善”的良性循环、不断发展的关系,“未来国民”才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周作人在观察研究中,结合先进的科学理论,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来国民”的相关理论体系。 在周作人关于“未来国民”的相关理论中,可以明显发现这一理论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也是这一缺陷的存在,导致了周作人的“未来国民”在“新村”运动落幕后也被迫宣告破产,随着“五四”热潮的消退也一并消退了。 为方便论述,笔者将周作人的“未来国民”的观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即儿童的培育——建构“未来国民”的基石、成人的觉醒——建构“未来国民”的中流砥柱和“新村”——“未来国民”的实现方式。 论文由绪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 绪言部分首先对周作人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自己心目中的未来国民进行简单的陈述。然后系统阐述新时期国内外对周作人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价值。 正文部分分为三章: 第一章:“儿童的培育——建构“未来国民”的基石。因为周作人把儿童看作是未来的理想国民,所以重视理想国民储备阶段的儿童培养是塑造理想国民的基础所在。这一章中主要从论述周作人在国民改造方面对于儿童自身重视的背景、其理论的提出及作出的相关努力和重视儿童的原因这三个方面阐释周作人塑造理想国民的理论主张。 第二章:成人的觉醒——建构“未来国民”的中流砥柱。本章依旧从周作人“未来国民”观点中“民”的角度进行论述,侧重点是其“成人国民”部分。通过对当时中国“人”缺失现象及危害的描述、周作人针对中国“人荒”现象提出的反抗封建专制思想统治的理论阐述和周作人国民自我觉醒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解说了其“未来国民”理论中“人”的自主意识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新村”——“未来国民”的实现方式。本章重点讨论周作人理想中的有利于人与社会良性发展的社会模式——日本“新村”和其“未来国民”理论观念失败的原因。在社会模式方面,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周作人在现实社会中对“新村”运行模式的苦苦寻觅以及周作人之所以赞成“新村”模式的原因。其次是对“新村”平和改良社会手段的介绍,并讨论了周作人选择“新村”为自己理想社会模式的原因。在失败原因方面,分别从经济落后和过分依赖人性中的善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结语部分梳理周作人“未来国民”观念主张,肯定其积极部分,指出其中欠妥的因素,为当下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一点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芳,杭菊;国外学习者观念研究刍议[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刘畅;中国公私观念研究综述[J];南开学报;2003年04期

3 黄涛,钟晓媚;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观念研究述评[J];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4 张丽;张志军;;认知科学视角下的Дружба观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王宪;;外语学习观念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03期

6 杨向荣;杨博;;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张力——评谭善明《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4期

7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评介[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李江;;气度恢宏的思索——读张健著《中国现代喜剧观念研究》[J];戏剧文学;1995年07期

9 苏晓军;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研究[J];外语界;1997年02期

10 马俊峰;近年来价值观念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8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詹海观;用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驰;林纾语体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义高;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雷淑艳;“五四”前期周作人“未来国民”观念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4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54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8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