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翻译中“译者注”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5:35
【摘要】: “注释”作为一种翻译技巧或方法几乎与翻译活动同时出现,迄今仍无可替代地被广泛应用,而关于译者是否应该在文学翻译中添加注释这一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近年来,翻译学界对“注释”问题的研究渐次展开,但相对于翻译学的传统领域还显得不够系统与深入。从翻译实践来看,译者在要否注释、何时注释以及怎样注释的问题上往往还只能根据个人的判断甚至喜好来处理,没有甚至也似乎不需要有相应的规则以资遵循。本文谨以文学翻译中的注释为对象,尝试对这一领域的“译者注”问题作一个较系统的研究。文章除了引言、研究回顾及简短的结论外,正文主要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念解析。在分析比较目前学界已经使用的众多术语的基础上,作者提出统一的术语是深入研究前提,建议使用“译者注”作为统一的、专门的术语,并进而对“译者注”这一概念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译者注的位置、详略程度、注释项的性质以及注释的功能四个角度对译者注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研究。 第二部分是现象分析。针对文学翻译注释中常见但却值得研究的一些现象(如不同译本中的注释使用的差异、注释内容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使用等等),文章引入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意识形态操控理论进行分析,认为注释既是一种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与文化传统甚至意识形态息息相关。 第三部分是规则分析。文章分析了译者注的功能及局限性,认为译者的注释可以促进原作者与译文读者的交流,可以扩大读者的知识面,也是表达译者观点的一个渠道,但它的存在至少部分地承认了译者的失败,影响了读者的顺畅阅读,还可能侵犯原作的权威性以及读者解读原作的权利。因此译者在决定是否应该加注时,不仅需要考虑译文的篇章类型,更要考虑译文读者的需求;在决定如何加注时,一方面需要考虑注释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应遵循某些通行的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46;H05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刘鑫;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视角下研究《围城》英译本中的注释[D];郑州大学;2011年

2 夏晓荣;从语境空间视角看《德伯家的苔丝》三个中译本的注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秋红;试探翻译中的注释[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李玲;萧乾和文洁若《尤利西斯》译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石丽华;交际论视角下英汉翻译中的脚注[D];广东商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766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6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