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冰心“爱”的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贺诗泽;;海子:精神冰点的生命独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4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郑玲;90年代张恨水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余虹;;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汪瑜;矫苏平;孙秀丽;;与使用者互动——接受理论的启发[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俊明;;新诗史叙事场阈中的十七年诗歌[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4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彭维锋;;大众化还是“化大众”:创作主体的重新锻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7 张和增;;“心持半偈瞿秋白”——论瞿秋白与佛文化的关系[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8 丁鸣江;杨文;;瞿秋白论文学创作的语言与方法[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9 张意薇;陈春生;;论瞿秋白的狱中旧体诗词之生命本体意义[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10 陆克寒;;“文人”与“革命”——《多余的话》: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