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现代性视域中的《野草》期刊

发布时间:2020-08-06 11:11
【摘要】:现代传媒时代,报纸和期刊成为文学传播的主要载体,这些报刊担负着文学的传播任务,同时也影响、制约着文学的发展与形态。本文以《野草》为基本研究对象,进而考察现代传媒与文学、作家之间的关系,揭示出《野草》作为文学传播媒体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现代性追求。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国内《野草》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同人刊物:《野草》的办刊目的和实际效果:从《野草》创刊的动机和目的来看,它不是一个纯文学的传播载体,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传媒,而是作为以夏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表进步思想的平台。这样,就确立了《野草》作为知识分子同人刊物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野草》批评空间的建构: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战争初期兴奋激烈的社会情绪消失,新的社会弊病和旧的封建顽疾重新进入作家的创作视野,《野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野草》不仅全面开展着抗日救亡文化工作,而且不忘思想启蒙的重任。经过《野草》同人的共同努力,他们在救亡意识下开展的社会批评和启蒙意识下进行的文明批评建构起了以夏衍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批评空间,进而以公共舆论的方式参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章 《野草》与现代杂文:《野草》以其对杂文的大力支持与提倡,始终像一面战斗的旗帜飘荡在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它“明显地标志着国统区抗战杂文的勃兴”,它促使现代杂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使杂文大都或隐或显涉及抗战这个主题,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野草派”杂文作家群,而“野草派”杂文则生成了《野草》的文学史价值。这一章分两节论述: 第一节现代传媒与杂文:考察现代传媒与杂文、作家之间的关系,现代传媒作为传播载体不仅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而且催促了杂文的大量生产;作为中介不仅把杂文引向社会现实,且联结了杂文家之间的关系,使杂文家依托刊物媒体形成团体流派的强大力量共同发言,以文学的方式参与社会变革、文化重建。 第二节“野草派”杂文:“野草派”杂文由于产生、发展在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形成了一种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历史题材杂文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创作实绩。“野草派”杂文关于集体与个人,政治与经济,现实与文化,理论与实践……杂文取材历史的范围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好像离开历史,杂文谈论的对象就没有着落似的。“野草派”历史题材杂文出现了如此丰富的创作实绩,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杂文的创作格调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直接诱因是当时文化政策的压制;第二,杂文家对现代杂文“曲笔”艺术手法的不懈追求;第三《野草》传播环境的公开化、社会化制约着杂文的创作形态;第四,“野草派”杂文家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野草派”历史题材杂文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继承和发展了以鲁迅为旗帜的现代杂文艺术,使得杂文这一“报刊文体”显示出历史厚重感而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性,深化了杂文的艺术蕴涵,拓展了杂文的批判视野,把现代杂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构建提供了一种富有意味的范本。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杂文家以现实的体验和感受,对现存社会的关怀阐述历史。第二,杂文家主体意志向历史题材的渗透。 结论简要阐述了《野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同;;我的杂文路[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1年08期

2 谌容;;死的想法[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8年07期

3 本纪;;赛程仅余一月 大赛呼唤佳作[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1年07期

4 王银珠;;颓废与希望——读《野草》有感[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7期

5 刘成信;;杂文评论也要“抢救”(序)[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1年08期

6 王吉鹏;王姝懿;;受难意识:《野草》的一条精神线索[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茶客留言[J];杂文月刊(选刊版);2011年08期

8 李玉明;;《野草》研究二题[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令狐兆鹏;赵学斌;;郭沫若的文艺思想——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郭沫若杂文创作为中心[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张典;;《野草》与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建民;贺莹;;新世纪《野草》研究综论[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乾坤;;“我不过一个影”——兼论“避实就虚”读《野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5 张恩和;;略论郭沫若的杂文创作[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6 袁勇麟;;徐懋庸和“鲁迅风”杂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陈福康;;略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谷言;;“大哉鲁迅”——读郭沫若论鲁迅的两篇佚文[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9 宾恩海;;略论鲁迅的诗人气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张雪艳;;新时期西北地区鲁迅研究概览[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苏静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杂文创作姚安研讨会举行[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2 阮直;被杂文凝固成符号的刘成信[N];北京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党艳红;关于杂文的N个“?”[N];银川晚报;2011年

4 ;热眼关注当下时代 书写更多激扬文字[N];银川晚报;2010年

5 里详;理性地审视现实人生[N];解放军报;2011年

6 记者 高丽明;繁荣和发展杂文创作[N];云南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云南省杂文创作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在丽江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8 翟正文;听“杂家”说“杂语”[N];兰州日报;2005年

9 孙玉石 本版文字整理:薛连通;孤军奋战者的精神世界[N];文学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温新旭 乔兴成 燕澜月 见习记者 麻认会;多元观点撞出智慧火花[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飞;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诗意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经文;现代性视域中的《野草》期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健;1960年前后报刊杂文的政论特点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黄婷;论《野草》“梦”的修辞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智远;论鲁迅《野草》的哲学精神[D];湘潭大学;2011年

5 付纯渊;论《野草》创作艺术的主体取向[D];延边大学;2011年

6 夏相婷;异域养料与《野草》的生成[D];苏州大学;2012年

7 陈贺兰;《野草》结构的诗学[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晓s

本文编号:2782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82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