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现代性视野下的五四文学与新时期文学比较论

发布时间:2020-08-06 11:25
【摘要】: 本论文以“人”这一概念为出发点,使用“外在性原则”与“内在性原则”从逻辑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梳理,认为人类文明是有方向、有目的且是必然的流向,表现出来为人把自身存在的最终依据从古典时代的彼岸或他者手中交还给了人自身,即人有了绝对自由但相信人自身有能力对自身的高贵负责,体现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要构成的现代道德伦理与个体原则。这即是现代性的内涵。现代结构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界定,客观层面包括国家形态、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社会制度的形态的转变,主观上主要指精神气质(体验结构)的结构转变。现代性过程是立人或者说启蒙的过程,“立”的方向和“人”的内容是关键,而精神气质从外在性原则向内在性原则的转变其实就是“立”的方向和“人”的内容。 第一章与第二章以五四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作为文本来具体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在这两个时期从外在性原则向内在性原则的转变。具体说来,五四文学从逆向、正向、立人来建立现代概念上的“人”,这是“人”的初生;新时期文学中人道主义不完整的回归与对人存在的探索是“人”的再生。第三章从原因与性质上对两个时期“人”之生与“人”之死进行分析并做出比较,得出中国现代性的发生缺乏稳固的根基,在引导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气质的时候采取的是说教、规范的方式,现代精神并没有深入人心而是停留在表面,导致不论是五四时期还是新时期都未能将内在性原则贯彻到底,得出现代性在中国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这一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锦;;夏志清对新时期以来内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宋怡;试论《中美续增条约》[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柏桦;余夏云;;闯荡江湖——莽汉主义的“漫游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5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10 李继凯;;论鲁迅与中国书法文化[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U

本文编号:2782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82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