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比较文学与第三种文学批评——兼论比较文学介入当代文学研究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0-08-19 11:22
【摘要】:国族文学与比较文学这两个学科方向的重要分界点之一,就在于研究方面对语言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在两种语言思维观念形成的各自惯性系统中,比较文学研究者必须在双项汇通中寻找共生的平衡与生存的第三种立场,因此也形成了第三种文学批评。在国际文学批评的面向上,第三种文学批评就是基于两种以上国族文学研究所形成的比较文学批评。从历史的历时性来看,在国族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存在着范式革命的冲突与对话,这种冲突与对话是相当紧张的,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多年来,比较文学为自己与其他学科之间所产生的观念上的不可通约性,做出了最大张力的解释与努力。比较文学研究对当代文学研究,也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学术文化推动力,实际上,比较文学就是全球史观的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乃乔;;边界的危机与学科的死亡——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的“去边界化”中领受的本质[J];人文杂志;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梁仕然;;西班牙历史园林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3 张宁;张纯成;;浅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刘晓斌;;刍议明末兵役制度与国家兴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施琴;;世博会举办地变迁的地域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4期

6 李军;;《世界文明史》第八版与第五版异同刍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阿艳芳;;道德“滑坡”了吗——对当代中国国民道德素质的一个理论视点[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韩尚洁;;健美操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6期

9 周艳敏;宋慧献;;古登堡之后:从印刷特权到现代版权[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9期

10 谭继和;;古蜀人文化想象力的“创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志平;论军事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钱继磊;论全球化对人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陶永新;14-17世纪欧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国语;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珂;后民族主义的欧洲观:哈贝马斯及其批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钱为;对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再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檀江来;中国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隆溪;;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J];读书;198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国萱;;判决性实验的历史追源[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少安;黄凯南;;论演化与博弈的不可通约性[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玉清;;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与可统一性[A];2006井冈山中西医结合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肖雷波;;科学合理性——从理论走向实践[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张帆;;费耶阿本德的“理性与实践”关系初探——从技术实践的特性看科学的发展与理性形式的变迁[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5 侯灿;;后基因组时代的统一医药学——展望21世纪复杂性科学的一个新前沿[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夏文利;;地方性知识标准化过程的探究——琼·藤村关于癌症科学标准化过程的解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 胡森林;放弃交流的幻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2 朱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N];光明日报;2001年

3 托马斯·博格 张汝伦 A.M.雅格尔 童世骏;在不公正中苦寻公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上海 李勇;教育也可以等于“挑葱卖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张再林;作为科学理论生命的创新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吴玉玲;积极应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的困难[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胡森林;放弃交流的幻想 [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张昱 山东大学哲学系;作为科学方法论的语境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胡银屏;库恩与拉卡脱司科学发展模式理论的比较[N];山西党校报;2009年

10 何中华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范式”概念辨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何兵;库恩后期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伟;超越相对主义科学观的探索和趋势[D];吉林大学;2009年

3 林新华;崇高问题的跨文化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4 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陈历幸;科技政策法律化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何华青;新实验主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伟;库恩不可通约性理论的文化意义及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启示[D];燕山大学;2012年

3 王鑫;解析库恩范式[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贾美云;库恩不可通约性理论的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肖妹;《庄子》哲学思想中的人我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景云;价值多元主义的政治意蕴[D];吉林大学;2007年

7 段建平;从范式到专业辞典[D];河南大学;2007年

8 李胜辉;“历史转向”中的科学知识社会学[D];河南大学;2011年

9 孙晶;库恩范式理论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樊俊丽;库恩“范式”与SSK科学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7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97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