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雪林的文学创作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岩;;因学术之名:消解一个禁忌 书写一段传奇——评方维保先生新著《苏雪林:荆棘花冠》[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翠艳;;“五四”女作家苏雪林笔名考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昶;梁小娟;;2010年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综述[J];长江学术;2011年01期
4 邓利;;民国才女苏雪林的天主教情缘[J];中国宗教;2010年05期
5 袁良骏;关于苏雪林攻击鲁迅的一些材料[J];鲁迅研究月刊;1983年05期
6 王宗法;苏雪林论(下)[J];华文文学;2000年03期
7 王宗法;苏雪林论[J];文教资料;2000年02期
8 钱耕森,胡贯中;苏雪林与胡适[J];黄山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古远清;;苏雪林:与寒爵、刘心皇“交恶”的事件[J];读书文摘;2010年08期
10 胡绍轩;现居台湾的老作家苏雪林[J];文史杂志;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方维保;;国家情怀:现代知识分子的成年镜像——论苏雪林的战时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小如;;灾难母题与文学创作的精神向度[A];“抗震文艺与中国精神”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蒋巍;;论文学的与时俱进——从“当前文学创作症候”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5 汪石满;;序[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王为华;;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7 王久辛;;不能忘却文学的庄严目标——对雷达先生《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薄续[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8 张志忠;;也谈“当前文学创作症候”之根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9 胡新化;;谈“人口老龄化”的“负担”和“财富”——对庆祝建党85周年全国征文金奖《老龄化于文学创作》的增册加工[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新元;浙江省首届民工文学创作大赛有声有色[N];文艺报;2007年
2 记者 曾衡林邋熊远帆;我省文学创作在全国频频折桂[N];湖南日报;2007年
3 枫文;繁荣瓷都文学创作[N];潮州日报;2007年
4 萧平;佩内洛普:她是那样卓尔不群[N];文学报;2009年
5 ;第四届海内外华语文学笔会举行[N];文学报;2009年
6 民文;恩施设民族文学创作基地[N];文艺报;2009年
7 伍雪平;东城与中国作协首度签约[N];东莞日报;2009年
8 见习记者 王洋;涨稿费能否推动文学创作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吕驾宇;幸福的焦虑[N];丽水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任晶晶;让科普文学创作蔚成风气[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昝风华;汉代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谷鹏;《白毛女》的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金云;论泰戈尔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元素[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欢;汉代文学审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滕春红;北宋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金璐璐;班昭及其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梓yN;论苏雪林的文学创作及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彩蓉;艰难的突围[D];南昌大学;2012年
3 阮小慧;苏雪林的文学思想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4 蔡建伟;苏雪林新文学批评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蒋炜玮;为了不被忘却[D];山东大学;2007年
6 江君;从潘岳的创作看其心态与情感[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韩春平;唐代“蒲州—太原”沿线区域文学简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姜波;图像化时代与文学的后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悦帅;人生·情感·寓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志明;论贺敬之的国家人民情怀与文学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8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9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