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悲鸿的绘画理念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23 07:31
【摘要】: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一位主张改革中国绘画的实践者,中、西方绘画技法融合的创造者与追求者,第一个把写实主义的素描移植到中国的传史者——徐悲鸿。对艺术热爱执着,学习并大力发扬欧洲的科学理性思维、写实主义的作画理念和准确严谨的造型观点,认为艺术的最高标准是要做到“惟妙惟肖”。对于西方艺术的引进,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局面,给中国传统绘画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给中国画家们带来了新的技法与一些困惑,如:强调准确的造型、追求写实的方法和判断绘画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准确的造型能力等等这些观点一直被中国的画家学习运用。 文章研究徐悲鸿所倡导的两个绘画理念即中、西方绘画融合理念和写实主义绘画理念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关系。首先,阐述中、西方绘画融合理念。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与创作思想进而总结徐悲鸿是如何把中、西方绘画艺术成功融合的?鉴赏《群马》、《愚公移山》等作品得出:绘画创作最主要的手段与技法是把东方的意境和西方的素描进行融合。其次,阐述写实主义的绘画理念。分析了写实主义的美学观点,用写实塑造形体的技法来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美,用黑白素描的手法进行造型,给中国的画家们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在中国的画坛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阐述两个绘画理念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以及徐悲鸿在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方面所做的贡献,全面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发展。主张用西方的科学透视与解剖理念来培养作画者的素描造型能力,从而创造新型的中国绘画艺术。新绘画艺术理念不但促使中国绘画的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而且也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产生了的重要的影响,最终形成改革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理论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理论,这些理论对中国当代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工作者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把中国的“神韵美”和欧洲的“形体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理念的核心,在中国绘画的“意象”思维理念中融入了西方的造型写实原理,开创了富有时代特征创新的绘画描绘技法和理念。给中国的画家带来了启发,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运用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有助于我们创作具有新意的当代绘画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J12
【图文】:
怼?图 2-4) 、《九方皋》(图 2-5)、《巴人汲水》(图2-6),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图 2-7)等等,下面做一番赏析。徐悲鸿擅长画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笔力线条造型的韵味和黑白干湿浓淡的墨色意蕴,又能观察到马的体感形象是用体面和光影明暗技法表现的。既重视写实造型的塑造,又赋予了马以人格的魅力和时代的象征,同时也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价值观。他的笔下的马已经超越了作为动物形象的实际价值,更印衬出在创作时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国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传达作者深刻的艺术思想感情。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初期,徐悲鸿先生受泰戈尔的邀请,前往印度,也是在这一期间,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骑过印度最为著名的两种马,通过跟马的近距离接触,徐悲鸿画马的灵感得到了升华,再加上他对艺术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才使得他画马的技术能力和造诣有了极大的提高。图 2-1 人体素描 图 2-2 人体素描 图 2-3 人体素描12
怼?图 2-4) 、《九方皋》(图 2-5)、《巴人汲水》(图2-6),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图 2-7)等等,下面做一番赏析。徐悲鸿擅长画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笔力线条造型的韵味和黑白干湿浓淡的墨色意蕴,又能观察到马的体感形象是用体面和光影明暗技法表现的。既重视写实造型的塑造,又赋予了马以人格的魅力和时代的象征,同时也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价值观。他的笔下的马已经超越了作为动物形象的实际价值,更印衬出在创作时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国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传达作者深刻的艺术思想感情。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初期,徐悲鸿先生受泰戈尔的邀请,前往印度,也是在这一期间,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骑过印度最为著名的两种马,通过跟马的近距离接触,徐悲鸿画马的灵感得到了升华,再加上他对艺术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才使得他画马的技术能力和造诣有了极大的提高。图 2-1 人体素描 图 2-2 人体素描 图 2-3 人体素描12
怼?图 2-4) 、《九方皋》(图 2-5)、《巴人汲水》(图2-6),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图 2-7)等等,下面做一番赏析。徐悲鸿擅长画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笔力线条造型的韵味和黑白干湿浓淡的墨色意蕴,又能观察到马的体感形象是用体面和光影明暗技法表现的。既重视写实造型的塑造,又赋予了马以人格的魅力和时代的象征,同时也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价值观。他的笔下的马已经超越了作为动物形象的实际价值,更印衬出在创作时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国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传达作者深刻的艺术思想感情。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初期,徐悲鸿先生受泰戈尔的邀请,前往印度,也是在这一期间,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骑过印度最为著名的两种马,通过跟马的近距离接触,徐悲鸿画马的灵感得到了升华,再加上他对艺术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才使得他画马的技术能力和造诣有了极大的提高。图 2-1 人体素描 图 2-2 人体素描 图 2-3 人体素描12
本文编号:2801254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J12
【图文】:
怼?图 2-4) 、《九方皋》(图 2-5)、《巴人汲水》(图2-6),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图 2-7)等等,下面做一番赏析。徐悲鸿擅长画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笔力线条造型的韵味和黑白干湿浓淡的墨色意蕴,又能观察到马的体感形象是用体面和光影明暗技法表现的。既重视写实造型的塑造,又赋予了马以人格的魅力和时代的象征,同时也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价值观。他的笔下的马已经超越了作为动物形象的实际价值,更印衬出在创作时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国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传达作者深刻的艺术思想感情。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初期,徐悲鸿先生受泰戈尔的邀请,前往印度,也是在这一期间,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骑过印度最为著名的两种马,通过跟马的近距离接触,徐悲鸿画马的灵感得到了升华,再加上他对艺术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才使得他画马的技术能力和造诣有了极大的提高。图 2-1 人体素描 图 2-2 人体素描 图 2-3 人体素描12
怼?图 2-4) 、《九方皋》(图 2-5)、《巴人汲水》(图2-6),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图 2-7)等等,下面做一番赏析。徐悲鸿擅长画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笔力线条造型的韵味和黑白干湿浓淡的墨色意蕴,又能观察到马的体感形象是用体面和光影明暗技法表现的。既重视写实造型的塑造,又赋予了马以人格的魅力和时代的象征,同时也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价值观。他的笔下的马已经超越了作为动物形象的实际价值,更印衬出在创作时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国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传达作者深刻的艺术思想感情。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初期,徐悲鸿先生受泰戈尔的邀请,前往印度,也是在这一期间,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骑过印度最为著名的两种马,通过跟马的近距离接触,徐悲鸿画马的灵感得到了升华,再加上他对艺术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才使得他画马的技术能力和造诣有了极大的提高。图 2-1 人体素描 图 2-2 人体素描 图 2-3 人体素描12
怼?图 2-4) 、《九方皋》(图 2-5)、《巴人汲水》(图2-6),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图 2-7)等等,下面做一番赏析。徐悲鸿擅长画马,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既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笔力线条造型的韵味和黑白干湿浓淡的墨色意蕴,又能观察到马的体感形象是用体面和光影明暗技法表现的。既重视写实造型的塑造,又赋予了马以人格的魅力和时代的象征,同时也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价值观。他的笔下的马已经超越了作为动物形象的实际价值,更印衬出在创作时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国内、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传达作者深刻的艺术思想感情。早在上个世纪 40 年代初期,徐悲鸿先生受泰戈尔的邀请,前往印度,也是在这一期间,他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骑过印度最为著名的两种马,通过跟马的近距离接触,徐悲鸿画马的灵感得到了升华,再加上他对艺术长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才使得他画马的技术能力和造诣有了极大的提高。图 2-1 人体素描 图 2-2 人体素描 图 2-3 人体素描1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关红实;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情境中的吕斯百[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文;中国现代美术体制与写实美学意识的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正碧;20世纪贵州花鸟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1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1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