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弘嘉之际吴中文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9:30
有关明代弘治到嘉靖之际吴中文学思想的研究虽成果颇丰,但讨论内容大多集中于“吴中四才子”生平、思想以及创作的分析及对其文化意义、思想意义的阐释,且往往以诗歌领域的研究为重点。本文以为这一领域仍存在有待拓展的研究空间。弘嘉之际吴中文学思想研究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对上述内容的揭示,还可拓展至对文章领域所蕴含的文人心态及文学审美观的探求,尤其是对尚未充分引起重视的其他较为重要文人的考察更应是题中应有之义。本文研究的旨趣即在于此。 本文秉持宏观分析与微观探究结合的研究立场,将分六个章节就弘治到嘉靖之际吴中文学思想展开探讨。第一章主要从文化环境、文人心态及其新变两个方面,揭示弘嘉之际吴中文学思想形成的基础和诱因;第二章分析吴中文人对时文的认识与思考。首先在试图展述时文阴影笼罩下吴中文人心态的同时,揭示他们对学风空疏以及士风沦落反思的成因。其次以“立言与古文辞”为切入点,探究他们排击时文的深层原因;同时,着重考察为挽救文章之弊,吴中文人在时文与古文辞关系上所作的调整。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围绕吴中文人的文统观、文章诸论、诗统观、诗歌诸论进行梳理与探讨。文统观一章重点探析吴中文人的文章崇尚态度。其中,秦汉史书实录精神,以及六朝文章“文”之特质,是他们凸显的重点;而对于唐宋文尤其是宋文的态度,吴中文人内部则出现了分化。就文章诸论而言,他们在试图以“真核”质素拯救文章的同时,对文、质之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辨析,并表现出对文学性的重视。诗统观一章,则主要探讨吴中文人的诗歌宗法取向,着重考察他们对六朝尤其是谢灵运诗歌的关注,并进而辨析其对王维、孟浩然一派山水田园诗倾羡的深层原因;同时,不少文人标举“语取畅心,不由雕刻”,以至白居易、陆游成为他们师法对象。就诗歌本质特性而言,吴中文人倡导主情说,在对“情竺之内涵以及价值构成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真”之精神质素成为其诗歌价值的判断基准,以强调个性化情绪的自由发抒。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2
本文编号:2813747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宇;明代中期文坛的“四变而六朝”——以黄省曾与李梦阳文学观念之异同为中心[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于海鹰;;试论徐祯卿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殷晏梅;吴中“情”结——试论徐祯卿的诗歌创作及其诗歌理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张春萍;佛教与唐寅诗歌思想内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孙学堂;明弘治、正德时期吴中文学思想的新变[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罗时进;论八股文长期沿用的文化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宋戈;论唐寅诗歌的艺术特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8 林丽月;;明初的察举(1368—1398)[J];明史研究论丛;1991年02期
9 祝尚书;;论宋代时文的“以古文为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郑利华;明代中叶吴中文人集团及其文化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廷乾;江苏明代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3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1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