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胡适汉译诗歌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1 17:40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且历史意义重大。运动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科技类,文学类不计其数,希望用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文化来启蒙中国人民,并试图用外来文学创建中国新文学,隧,历史上又一次翻译高潮形成,其中诗歌翻译盛行。在中国翻译历史上,诗歌翻译无论从参与翻译的人数,从诗歌翻译数量,还是从诗歌翻译体裁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从历史的角度看,译诗的勃兴与中国文学的转型,白话新诗的流觞似乎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作为新文化运动战将之一,胡适是我们研究五四时期诗歌翻译的重要人物。为了构建我国新文化,胡适积极主张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并努力让白话文作为中国新文学的文学语言。胡适是使用白话文翻译诗歌的第一人;他的译诗经历了创作类似的诗体变化和主体演进。翻译诗歌从五七言古体到五七言律师,到骚体,古体散文,再到白话新诗的转型,主体则从启蒙,救亡,爱国抗争,到人文和人道关怀,哲学思辨,甚至到爱情,从所谓的急功近利到迂远之道;胡适的诗歌创作亦是如此。其译诗与创作实现了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此后,使用白话文创作诗歌的人不断出现,胡适诗歌翻译与创作在其中所做的贡献不言而喻。 以胡适诗歌翻译作为个案研究进行分析的论文稍有其数,角度也略有不同,主要角度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诗学观,另一类为文学观;本篇论文同样将对胡适的诗歌翻译进行个案研究,但笔者将脱离传统的价值判断的翻译研究框架,当然也不从诗学观,或文学观的角度下对其进行分析,笔者从广阔的角度对胡适的诗歌翻译进行描述性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本论文与其他论文的不同之处是,该论文不仅将胡适诗歌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其诗歌创作也列入研究对象,并将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联系起来,探讨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环境对诗歌翻译的推动和制约,研究了胡适诗歌翻译的动机,翻译策略原则,方法以及其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通篇论文是描述性,而非规约性。且笔者并没有对胡适诗歌翻译及其诗歌创作进行价值性判断,而是试图将其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研究,试看两者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本论文覆盖了胡适翻译诗歌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胡适翻译诗歌的主题局限于战争,稍有几首主题是有有关人文关怀。这个阶段所选取的诗歌体裁基本是五言或七言。第二个阶段,胡适翻译诗歌主体转向与人文关怀以及哲学思辨,本阶段翻译诗歌的体裁主要运用骚体。其诗歌翻译活动对其创作的影响体现在创作诗歌的主题上。第三阶段,胡适由于家庭或者婚姻问题,胡适所译诗歌的主题大多为有关悲凄的爱情,但此阶段的译诗风格上有重大突破,白话译诗开始出现在公众的眼球。诗歌对其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诗歌主题,手法,如独语的使用以及翻译诗歌的韵律上。 通过分析查阅资料,本篇论文发现以下结果:第一,译者生活环境的转变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内容,如本篇作者把胡适翻译的诗歌按照生活环境转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二,就译者忠实程度来讲,胡适是一个忠实的译者,尽管在某些地方,他联系实际穿插了自己个性化翻译。第三,胡适诗歌翻译活动对其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笔者从其诗歌创作的主体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有限,笔者希望能够看到有关胡适诗歌与创作的更多,更为详细,系统的分析。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方汉文;;当代诗学话语中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兼及中国诗学的印象式批评之说[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Eugene A.Nida;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年02期

3 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3期

4 方长安;;译诗与中国诗歌转型[J];学习与探索;2007年05期

5 杨柳;;翻译的诗学变脸[J];中国翻译;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2816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16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