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清代梨园品花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07:45
   戏曲的繁荣,催生了梨园品花活动的出现,这种活动就是文士对旦角的品评赏鉴。品花在清代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但在民国建立不久后就消失了。对于这段热闹往事,戏曲史却鲜有提及。目前学术界已有少数人开始关注品花现象,在文献整理、男旦文化、品花文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尚有值得深入挖掘之处。本文以清代梨园品花现象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文献学、文献批评以及文献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将其视为一个动态行为,探究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使用的材料包括多种品花文字、文人笔记以及清代小说等文献,以期对品花现象做一次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为清代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本文认为,品花活动在时间上几乎贯穿了整个清代,又以清代中后期为主;品评标准集中在伶人的外貌、才艺、品格和门第四个方面;品评内容涉及伶人的姓字、年纪、籍贯、所属堂子、善演剧目等私人信息;品花形式主要有题赠、写花谱、定花榜三种,其中题赠最简单,花谱作品保留的最多,花榜的规模最大。品花现象的特点,主要体现为流行性、娱乐性、主观性和竞争性四种。而梨园品花对伶人、文士以及戏曲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梨园品花现象在清代戏曲史上,不仅丰富了清代戏曲史的内容,还凸显了清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它所提倡的提高伶人素质和去淫戏等观念还间接影响了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戏曲向着更健康的艺术道路发展。
【学位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G256;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前人研究概况
        1.对品花史料的收集与整理
        2.对清代梨园品题的研究
        3.对花榜的研究
        4.对梨园花谱的文本研究
    (三)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清代梨园品花现象的起讫及内涵
    (一)品花现象的兴起与结束
        1.品花现象的兴起
        2.品花的结束
    (二)品评的对象及主体
        1.品评的对象
        2.品评的主体
    (三)品评的标准及内容
        1.品评的标准
        2.品评的内容
二、清代梨园品花现象的主要形式
    (一)品花题赠
        1.题赠概况
        2.文士索题
        3.伶人乞题
    (二)撰写花谱
        1.花谱的成书情况
        2.花谱的体例及内容
        3.花谱的传播与流行
    (三)评定花榜
        1.花榜简介
        2.花榜的发展历史
        3.花榜的评定
        4.梨园花榜与文士的科榜情结
三、清代梨园品花现象的基本特点
    (一)流行性
        1.时间轴线长
        2.涉及地域广
        3.参与层次多
    (二)娱乐性
        1.品花多游戏文章
        2.品花受民间认可
    (三)主观性
        1.品评标准不同
        2.品评方式有异
    (四)竞争性
        1.伶人之间的竞争
        2.文士之间的竞争
四、清代梨园品花现象的影响
    (一)对伶人的影响
        1.增加伶人的市场身价
        2.熏染伶人的文化素养
        3.提升伶人的社会地位
        4.加速伶人的内部分层
    (二)对文士的影响
        1.丰富文士的娱乐生活
        2.扩大文士的交际范围
        3.激发文士的创作热情
        4.为文士带来经济利益
    (三)对戏曲的影响
        1.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
        2.扩大戏曲的传播范围
        3.拓展戏曲的消费市场
        4.影响戏曲的脚色系统
五、梨园品花现象在清代戏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一)丰富了清代戏曲史的内容
    (二)凸显了清人的艺术审美观念
    (三)间接影响了清末戏曲改良运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参考的品花之作书目表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敏;张次溪其人其事[J];中国京剧;1998年01期

2 郑雪峰;;齐白石与张次溪书札[J];中国书画;2008年06期

3 宏图;灼见[J];w芸

本文编号:2827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27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