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诗教”传统的历史中介: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

发布时间:2020-10-09 10:39
   本文着重研究梁启超“新民”文学启蒙的理论和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之间的发生学关系。论者从梁启超政治启蒙的整体文化视野出发,探讨其以文学作为启蒙方式的话语逻辑、话语形态、话语内涵和话语价值导向如何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旨在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内在的“教化”逻辑,并确认梁启超文学启蒙话语作为古典“诗教”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中介的重要意义。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在对中国现代“启蒙”话语的内在本质的澄清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研究梁启超“新民”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启蒙的话语逻辑的建立的影响。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落实到具体的层面,讨论梁启超的小说理论话语形态、“中国文学”观念建构和报刊文体变革实践三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文学运动话语形态、以国族为核心的话语内涵和通俗的价值导向所具有的发生学意义。梁启超的文学启蒙话语是其政治启蒙话语的具体实践,这一前提形成了本文的阐释框架。 本文的结论是梁启超的“新民”文学启蒙话语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古今知识转型中具有范式意义;但是这种范式转换却不是对于传统的“断裂”,而是传统士人“教化”逻辑及其对应的古典“诗教”观念的现代言说;建立一套重新言说传统的范式,正是梁启超对于中国现代审美话语的贡献。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启蒙”概念的本源与中国现代的误读
    一 “启蒙”外来说及其“断裂”语境
    二 中国传统的“启蒙”概念
    三 西方现代的 Enlightenment 概念
    四 中国现代“启蒙”概念外来说的质疑与辨析
    五 “启蒙”话语的现代误读
第二章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逻辑建立
    一 梁启超的“新民”与中国现代“启蒙”误读的发生
    二 士人危机与“中等社会”: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化启蒙主体的建立
    三 公共空间的政治激情与“在野美俗”
    四 “欧西新意境”的“借光”与 “宗经”思维的现代幽灵
    五 “诗教”传统与梁启超文学启蒙的精神资源
第三章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话语形态
    一 “历史人格者”与群体心理
    二 报刊启蒙与小说理论的激情
    三 中层启蒙与政治小说的提出
    四 对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反思与评价
    五 “小说界”:“诗可以群”的现代重构
第四章 梁启超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国族内涵
    一 知识普及:晚晴小说地位凸显的实用思潮背景
    二 “国民”与“中国小说”: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小说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性
    三“新小说”认同建构的两种途径
    四 从“中国小说”到“中国文学”:小说总体性视野下的“中国文学”范式的确立
    五 充满裂缝的“中国文学”
    六“中国文学”与“文学经国”
第五章 梁启超的报章启蒙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的雅俗之辨
    一 报章启蒙与梁启超的文体思想
    二 近代雅俗之辨(一):文体“雅正”与正统/异端
    三 近代雅俗之辨(二):文体“夷夏”与抵制东瀛文体
    四 近代雅俗之辨(三):文体“新旧”与融合困境
    五 另一种“雅”:梁启超文体变革的精英性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大陆(含部分台湾)梁启超学位论文题目索引
附录二: 中国大陆梁启超文学美学方面学位论文摘要题录(不完全统计)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淑芳;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3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3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