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佛教与晚明传奇

发布时间:2020-10-09 20:57
   晚明是传奇戏曲创作的繁盛期,从宗教层面尤其是从佛教角度去考察晚明传奇作品中的观念、价值取向,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是较少。因此本文撰写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晚明传奇中与佛教有关篇目的佛教观念、价值取向的分析,结合明代特别是晚明社会的佛教政策、禅宗、净土、“三教合一”思潮的演变情况,从而揭示出佛教对晚明传奇的影响。本文共三章。前有绪论,后有结语。 绪论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晚明时间概念进行界定,确定为万历元年(1573)至明代灭亡(1644)这一时间段;其次,概述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佛教与晚明传奇作品的研究现状;最后,简论明代佛教政策的演变和涉及佛教的中晚明戏曲作品的创作情况及相互影响等。 正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简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金刚经》所蕴含的佛教“色空”观,详细阐释《南柯记》中所蕴含的禅宗“色空”观。并以张凤翼《祝发记》、汤显祖《南柯记》为个案,探讨晚明传奇作品折射出的士人心态。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晚明净土思潮的演变,这一时期,不仅佛教人士皈依净土,晚明士人亦表现出对西方净土的向往与皈依的情怀。晚明传奇作品中不仅倡导“放生”观念,还弘扬“戒杀”观念,并将“放生”、“戒杀”观念与佛教因果报应相联系,以“放生”、“戒杀”之行必有善报的创作理念,劝诫众生要慈悲为怀、慈心不杀,这是作者以传奇创作响应晚明净慈信行的号召,体现了晚明传奇的创作主旨。 第三章:以郑之珍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和屠隆《昙花记》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晚明“三教合一”思潮对两部传奇作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价值取向的影响。两剧虽然蕴含着浓重的佛教色彩,但其所表现的伦理体系却仍是儒家的传统,可知作者创作的目的不仅在于宣扬佛法,还在于通过佛教故事弘扬儒教的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观念。 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简要总结,并交代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禅宗色空观与晚明传奇
    第一节 禅宗色空观在晚明传奇中的呈现
        一 佛教“色空”观
        二 《南柯记》中的“色空”观
    第二节 禅宗色空观与晚明士人心态
        一 “自我适意”
        二 “人生如梦”
第二章 净土思潮与晚明传奇
    第一节 净土思潮的演变与晚明士人的皈依净土
    第二节 晚明传奇作品中的净土“戒杀放生”观念
第三章 “三教合一”与晚明传奇
    第一节 “三教合一”思潮对晚明传奇人物、情节的影响
    第二节 “三教合一”思潮与晚明传奇创作的价值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主要参考书目
    二 主要参考论文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颖洁;;从明传奇《钵中莲》的多重视角设置来看明末百姓心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2 聂心蓉;;论宗教剧《香山记》的柔性叙事策略[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3 田同旭;以传奇阐佛理采史料为戏曲——论屠隆的《昙花记》[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方立天;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J];法音;2003年09期

5 黄蓓;;《钵中莲》的宗教意蕴与民间视角[J];长江学术;2009年03期

6 马衍;;论《昙花记》与屠隆的人生境遇和宗教情怀[J];名作欣赏;2010年23期

7 刘靖安;;《南柯记》、《邯郸记》对明代官场的批判[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8 史春燕;;从《祝发记》、《虎符记》看张凤翼戏曲的道德关怀[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刘晓东;;晚明科场风变与士人科举心态的演变[J];求是学刊;2007年05期

10 柯凡;中晚明戏曲中僧尼世俗化现象论析[J];戏曲艺术;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俞晓红;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湘龙;佛教与晚明杂剧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4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4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3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