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矛盾性论林语堂早期的小品文创作
发布时间:2020-10-23 14: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的文化身份是较为特殊的一个,他曾积极主张改造国民性,呼唤“民主”和“科学”;后又极力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幽默、闲适。他一生主张文化上多元和宽容,始终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激荡,在中心与边缘之间游走,表现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本色。独特的文化教养和独特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林语堂不同于他人的文化个性,他的小品文创作是他独特文化个性的呈现。它显现了林语堂在接受中西文化过程中的冲突、挣扎、协调和综合,从这种程度上说,林语堂的矛盾是中西文化的矛盾,而小品文是他矛盾的书写。 本文试从林语堂“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一关键词语进入他小品文创作的研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围绕林语堂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这一身份的主线,试图挖掘其个人“转向”与小品文“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林语堂小品文文艺思想即幽默、闲适、性灵的深刻文化底蕴和独特丰富的艺术表现,并最终揭示出林语堂小品文创作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全文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阐述林语堂的社会身份和角色定位。在“五四”文化启蒙的时代背景下林语堂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一团矛盾”的身份焦虑促使他最终从“语丝”时期的“战士”转变为“论语”时期的“隐者”。这种个人“转向”与小品文“转型”。第二部分重在分析林语堂小品文的的文艺思想资源、审美构成及艺术表现等。林语堂以西学为底、中学为用,将西方与本土文化融会贯通,提出了小品文创作中的幽默、闲适、性灵理论,并在创作中不断实践。第三部分结合前两部分的论述,从话语策略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即小品文论争的“政治”意义,对左翼和启蒙的反思,市民知识分子世俗生活的认同,来进一步深入探究林语堂的小品文创作的艺术性以及隐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目次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林语堂的社会身份和角色定位
2.1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
2.2 "语丝"时期的"战士"
2.3 "论语"时期的"隐者"
3 "论语"时期林语堂小品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达
3.1 幽默思想
3.2 闲适笔调
3.3 性灵文学
4 林语堂早期小品文的内涵与价值
4.1 旁观"政治"
4.2 反思"启蒙"
4.3 认同"世俗"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147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目次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林语堂的社会身份和角色定位
2.1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
2.2 "语丝"时期的"战士"
2.3 "论语"时期的"隐者"
3 "论语"时期林语堂小品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达
3.1 幽默思想
3.2 闲适笔调
3.3 性灵文学
4 林语堂早期小品文的内涵与价值
4.1 旁观"政治"
4.2 反思"启蒙"
4.3 认同"世俗"
5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本朝;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相遇与交战——林语堂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化阐释[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叶立文;“五四”精神:文化启蒙,还是个人自由?[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何小海;幽默·性灵·闲适——林语堂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及其探源[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春燕;论30年代林语堂的文艺思想[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53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