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荆楚地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7:58
私家撰述地理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极为兴盛,涉及的地域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域外地区。它们的出现既是我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的充分展示,也是中华文化灿烂多姿的历史见证。由于地形地貌、水土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渊源与传承亦大不相同。本文选择其中的荆楚地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收集散佚在各种史书、注书、类书中的相关文献,从史学价值、文化价值、文学价值等多角度对六朝荆楚地记进行综合性研究,既置于整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下考察,同时揭示出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精神文化内涵。文章绪论部分为六朝荆楚地记概述,简要解释“荆楚”作为地域概念和文化概念的内涵及“地记”这一文体辨析,在此基础上介绍六朝荆楚地记概况,包括兴盛背景及文献辑佚的成果、保存与整理的现状;第一章主要分析六朝荆楚地记的史学价值,试图通过一些深细的研究,考证六朝荆楚地区山川源流、风土物产、建置沿革等,探究荆楚地记的地名学成就与文献价值;第二章着重探寻六朝荆楚地记的文化价值,透过文献材料考察六朝荆楚地区民俗风物、巫觋祠祀、节日饮食等基本社会信息,还原六朝时期荆楚地区时代风貌,解读荆楚特色地域文化;第三章探讨六朝荆楚地记的文学艺术成就,从题材的多样性、写景、叙事、状物等基本层面切入,探析其文学审美价值。六朝荆楚地记描写山水风光,清丽活泼,生动自然,讲述奇闻逸事,情节怪诞,传奇有趣,不论形式或内容上都具有较高的审美意蕴。《宜都山川记》、《湘中记》、《荆州记》等地记作品既是“山水方滋”的文学潮流下的产物,同时也促进了晋宋以后山水题材诗文的进一步发展。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六朝荆楚地记之史学价值
第一节 地学价值
第二节 地名学成就
第二章 六朝荆楚地记之文化价值
第一节 物质文化
第二节 民间信仰与巫觋祠祀
第三章 六朝荆楚地记之文学价值
第一节 六朝荆楚地记之描写山川形胜
第二节 六朝荆楚地记之描述逸事、怪闻
第三节 六朝荆楚地记之描绘异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3357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六朝荆楚地记之史学价值
第一节 地学价值
第二节 地名学成就
第二章 六朝荆楚地记之文化价值
第一节 物质文化
第二节 民间信仰与巫觋祠祀
第三章 六朝荆楚地记之文学价值
第一节 六朝荆楚地记之描写山川形胜
第二节 六朝荆楚地记之描述逸事、怪闻
第三节 六朝荆楚地记之描绘异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林甫;《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2 屈直敏;;《汉唐方志辑佚》补正三则[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04期
3 李凤玲;;《汉唐方志辑佚》纠谬[J];古典文献研究;2005年00期
4 童元秀;盛弘之《荆州记》的价值析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鲍远航;袁山松与中国山水散文的开创[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邹华享;湖南方志通论[J];图书馆;2001年02期
7 李龙如;陈运溶对湖南地方文献的贡献[J];图书馆;1998年06期
8 刘晓峰;;《荆楚岁时记》在日本[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1期
9 胡宝国;;魏晋南北朝的私撰地志[J];文史知识;2003年01期
10 王琳;;六朝地记:地理与文学的结合[J];文史哲;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2853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