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文学案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1:46
建国初期的中国文坛曾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文学批判运动,在文学史上被大家熟知的有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以及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等。但是,在“胡风案件”之后发生的“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却极少被文学研究界关注。这起案件始于一九五五年作协内部的揭发会议,案件所批判的主要人物是丁玲、冯雪峰以及陈企霞。本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对“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的发生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案件的“运动性”进行分析;第二章详细分析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首先,从左翼文坛的历史问题来看“丁陈案件”的发生;其次,从建国之后的现实背景出发,来考察“丁陈案件”的发生,从社会背景来看,第一次文代会规定了新的文学方向,逐步构建完成的全面管理作家的体制,具体背景是丁玲与周扬的权力更迭以及毛泽东提出的“再整风”的要求,最后,以丁玲、冯雪峰、陈企霞在《文艺报》与文学研究所的工作为考察点,观察他们的文艺理念和党的文艺理念的差距;第三章,对“丁陈案件”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丁陈案件”进行历史定位和评价。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始末与属性研究
第一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始末
第二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属性研究
第二章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深层原因探究
第一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的历史原因
第二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的现实原因
第三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的个人原因
第三章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影响与评价
第一节 案件对当事人的影响
第二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定位和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4838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始末与属性研究
第一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始末
第二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属性研究
第二章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深层原因探究
第一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的历史原因
第二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的现实原因
第三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发生的个人原因
第三章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影响与评价
第一节 案件对当事人的影响
第二节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件"定位和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久;;“丁陈反党小集团”冤案始末[J];报刊荟萃;2006年06期
2 徐庆全;“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冤案形成始末[J];湘潮;2005年01期
3 徐庆全;"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冤案形成始末[J];湘潮;2005年02期
4 丁玲;我与雪峰[J];社会科学;1983年08期
5 邢小群;关于丁玲──张凤珠访谈录[J];文史精华;2001年07期
6 孟东;;陈企霞与“匿名信”事件[J];文史精华;2008年03期
7 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十七年文学体制心理的生成[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8 徐懋庸;;回忆录[三][J];新文学史料;1980年04期
9 程中原;;党领导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史料——读歌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J];新文学史料;1982年02期
10 黄伟经;文学路上六十年──老作家黄秋耘访谈录(上)[J];新文学史料;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迎春;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64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6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