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角下的昌耀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23:48
昌耀用一生的生命体验,对青藏高原之美进行了唯美的呐喊,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它产生了强烈的依附情结。同时,他以高原所代表的乡村文明来对比关照现代都市文明,由此表现出了对乡村文明的热爱和对城市文明的摒弃。在生态视角下审视昌耀的作品,“为个体而歌”与“为集体而歌”的矛盾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历程,深入理解这一点,对人们树立一种全新的生命观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了六个部分对上述内容进行阐释。 绪论部分:主要内容为“本篇论文的论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生态批评的核心对象“自然”出发,分析昌耀在其作品中对青海高原的雄壮之美和宁静之美所进行的抒写,以及高原的这种美丽对昌耀心灵和气质的浸润;第三部分:在生态批评理论指导之下,分析昌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浓厚的对高原产生的“家园意识”和“地方依附意识”。第四部分:在生态批评理论的指导之下分析昌耀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城市文明”与“荒野文明”的对立现象;第五部分:从扩大了理论外延的“生态批评”来研究昌耀的作品。主要是从生态批评对“二元论”与“统治逻辑”的批评入手,加以分析昌耀作品里的“个体”与“集体”两个命题;第六部分:结论。通过曾繁仁的“返魅”观点引出昌耀对青海高原世界的“返魅”,进而强调和总结本篇论文的意义。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2 高原之美
2.1 高原的宁静之美
2.2 高原的雄壮之美
2.3 高原之美对昌耀心灵的浸润
3 家园意识
3.1 家的体认:从“空间”的高原到“地方”的高原
3.2 强烈的地方依附意识与家园意识
4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
4.1 城市:在新的风景线
4.2 远离都市
5 “个体”与“集体”
5.1 在挑战自然中张扬自我
5.2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个体张扬”与“集体张扬”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7134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2 高原之美
2.1 高原的宁静之美
2.2 高原的雄壮之美
2.3 高原之美对昌耀心灵的浸润
3 家园意识
3.1 家的体认:从“空间”的高原到“地方”的高原
3.2 强烈的地方依附意识与家园意识
4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
4.1 城市:在新的风景线
4.2 远离都市
5 “个体”与“集体”
5.1 在挑战自然中张扬自我
5.2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个体张扬”与“集体张扬”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宋丽丽;;生态批评:向自然延伸的文学批评视野[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李洁;;生态批评在中国:17年发展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苗福光;;生态批评的三维知识空间——兼与鲁枢元先生商榷[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高翔;;先秦文艺生态学思想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6 陈晓兰;为人类“他者”的自然——当代西方生态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6期
7 程相占;;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进展[J];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8 袁鼎生;;生态批评的规范[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9 鲁枢元;;20世纪中国生态文艺学研究概况[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10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877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7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