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余阙及其《青阳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6:26
   余阙是庐州合肥人,元末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祖籍河西,人称青阳先生,有诗文集《青阳集》传世。书中记载了很多元代历史事件和风俗人情,内容详实,文字流畅,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元代史研究提供较为详实而具体的文献资料。论文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余阙及其著述《青阳集》为研究对象,对余阙的生平以及《青阳集》内容和文献价值进行考述和总结。 论文“绪论”部分说明论文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再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做出说明,并说明本文的章节安排情况。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根据正史、地方志和其它文献资料,结合余阙生活时代背景,考述余阙的籍贯族属、姓氏来源、家世和后裔分布情况。目前学术界关于余阙族属、先祖居地及迁徙过程等问题,看法不一。本章搜集文献资料,结合遗迹调研,努力解决这些分歧问题。第二章主要分阶段考述余阙的生平活动、仕宦道路、学术交游和著述情况,并对影响余阙的重大历史事件做细致的探讨。第三章主要研究《青阳集》的编撰过程和版本流传情况。《青阳集》为余阙死后,其弟子郭奎等人所编纂。本章从文献学角度出发,考察其成书过程和版本流传情况。第四章主要研究《青阳集》的内容和文献价值。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青阳集》是余阙的诗文别集,主要内容分为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本章先对《青阳集》中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内容分别进行分类和具体分析,再对其文献价值进行研究概括。最后是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做总结探讨。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设计
第一章 余阙籍贯家世考述
    第一节 元代社会变迁与文化交融
        一、社会变迁
        二、文化交融
    第二节 余阙籍贯家世考
        一、余阙籍贯姓氏考
        二、余阙家世后裔考
第二章 余阙生平及交游、著作考述
    第一节 余阙生平考述
        一、筑室青阳,授徒养母(1303---1333)
        二、累迁官职,两度辞官(1333---1351)
        三、心系朝廷,殉节安庆(1352---1358)
    第二节 余阙交游考
        一、青阳弟子
        二、余阙师友同僚
    第三节 余阙著述考
        一、亡佚著作
        二、参与编撰的著作
        三、传世书法及文献
第三章 《青阳集》的编纂及其版本流传
    第一节 《青阳集》的编纂过程
    第二节 《青阳集》的版本
        一、九卷本《青阳集》
        二、六卷本、四卷本《青阳集》
        三、五卷本《青阳集》
第四章 《青阳集》内容及其文献价值
    第一节 《青阳集》的内容
        一、诗歌
        二、散文
    第二节 《青阳集》文献价值
        一、补正《元史》记载之缺
        二、提供地方史研究资料
        三、提供元代科举教育资料
        四、保存元末农民战争史料
        五、提供经济、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资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力春;;元人沙剌班考[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查洪德;刘嘉伟;;理学视阈下的元代色目文学家余阙[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孔庆利;;浅谈余阙的诗人“风骨”[J];大众文艺;2011年09期

4 魏红梅;论余阙散文的儒家情怀[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东方乔;题画诗源流考辨[J];河北学刊;2002年04期

6 马明达;也谈安徽的西夏后裔[J];宁夏社会科学;1984年04期

7 张晶;论少数民族诗人在元代中后期诗风丕变中的作用[J];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01期

8 朱玉麟;元代党项羌作家余阙生平及创作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01期

9 云国霞;;余阙革章论简述[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洪琴仙;;戴良与少数民族文人交游考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嘉媛;余阙及其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3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83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