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

发布时间:2020-11-14 05:20
   本文提出“白话文运作”的概念,界定晚清至“五四”之间的白话文发展,同时区别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作在规模上、影响上和价值上当然都远逊于运动,但却是运动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是不可忽视的一段重要的文学史,是考察晚清至“五四”的重要文化现象。 白话报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文明戏在各大城市的风行,以及鸳鸯蝴蝶派小说在市民阶层的流通,都可以证明白话文运作是一场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语言运作,对现代汉语的建设有很大贡献。白话文经过社会精英、文人志士的提倡运作,其影响对象、影响范围不断扩展,对文言文的冲击力度不断积累;白话文运作不仅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有所发展,还在近代传播模态的转型中与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形式相结合,并且取得了正宗地位,成为汉语书写的主流形态。 白话文运作在语言变革中采取了语言改良模式,与白话文运动中采取的语言革命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两者对白话文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这些区别与影响中可以考察出语言变革的规律,有利于汉语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考察,本文完成对晚清至“五四”白话文运作的考察,证明白话文运作在现代语言建设方面的贡献不低于“五四”,并且对“五四”的白话文运动产生极大影响,是后者的基础与前提,对中国现代汉语文学的构成与发展有建设性意义。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走势
    第二节 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第三节 主要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白话文取得正宗地位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 白话文运作的基本走势
    第二节 近代传播模态与白话文运作
    第三节 白话文运作的听、说、读、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话文运作的重要载体—白话报
    第一节 《京话日报》白话文运作成绩
    第二节 《女子世界》的白话文言之探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话文运作的艺术形态——文明戏
    第一节 在剧场里推广的白话文运作
    第二节 政治浪潮与文明戏的白话文运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话文运作的典型文学形态——鸳鸯蝴蝶派小说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小说创作中的白话转型
    第二节 鸳鸯蝴蝶派白话语言的成熟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白话文运作语言改良模式考察
    第一节 "五四"进化论思想之辨析
    第二节 "保守派"的语言变革意见
    第三节 周氏兄弟的白话文学创作
    第四节 语言变革模式反思
第七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清单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巍;;主持人语[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8期

2 李永东;;反思新文学史观的话语权[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3 胡全章;;清末民初报章文话和白话语体的近代化[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4 肖赛辉;;从诗学角度看苏曼殊译作《惨世界》[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颜建华;;傅熊湘诗词中有关胡适的资料辑证[J];新文学史料;2011年03期

6 张耀宗;;走出文学史的视野:朱祖谋《词莂》的历史语境与晚清词学[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耿宝强;;施鲁之争:书生与思想家的分歧[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张帆;;范畴化下的《荷塘月色》与白话文的发展——认知语音学角度重读《荷塘月色》[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李晓韵;;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操控中的彰显——以徐志摩的诗歌翻译为例[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茉琳;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昭兵;语言论争与作家的现代汉语体验[D];复旦大学;2010年

3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艳华;五四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流变[D];山东大学;2007年

5 余礼凤;雅俗之间:徐訏小说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光和;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胡适文学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朱恒;现代汉语与现代汉诗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彦秋;五四道德革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畅;文白转变的五个层面[D];复旦大学;2010年

2 梁志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下的白话文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兆宪;五四时期白话文翻译活动在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杰;白话报与近代白话文运动[D];安徽大学;2007年

6 孙秀军;文化: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霞;翻译西方与改写中国[D];青岛大学;2005年

8 张萍;转化传统的现代尝试[D];苏州大学;2005年

9 殷玉香;论“文学的国语”[D];青岛大学;2006年

10 李天聪;白话文运动中的《新青年》[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3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83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