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萧红文学创作中的流浪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8:04
   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崛起于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人生旅程具有明显的“流浪”特质。空间位置上的漂泊不定加之精神世界的寻而不得,使得萧红在灵魂深处一直无法安定下来,流浪意识笼罩着萧红的整个个体生命和文学生命。流浪意识作为一种深刻的生命意识,深潜在萧红的灵魂之乡,深入到她的文学创作中,从而拓展了萧红文学的意义边界。本文试图以流浪意识为切入口,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究其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并联系萧红本人独特的人生经历,追溯流浪意识的形成根源。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回溯了萧红研究所走过的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同时简要分析了与本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以此对本论文所写的“流浪意识”与以往研究中的“漂泊意识”加以区别,进行了概念厘清。 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萧红作品的主题意蕴入手,通过分析萧红在作品中对家园主题的倾情书写,对女性命运的独特言说,以及对荒芜的人生状态的着意描摹,展示流浪意识在萧红文本中的呈现方式。 第二章联系萧红的个体生命体验,对萧红流浪意识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萧红文学创作中的流浪意识的产生,不仅有着广阔的时代背景,更与她独特的个人经历、个性风格以及与此相紧紧相系的创作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第三章主要探究在流浪意识促动下的萧红写作姿态和艺术风格。自我放逐的流浪意识使得萧红始终具有独立的写作姿态,其文学创作突破理性的限制,创造出了融诗歌、散文、小说于一体的独特而朴拙的边缘文体,形成了萧红文学的独特的艺术质素。 结语部分是对论文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流浪意识的文本呈现
    第一节 对“家”的倾情书写
    第二节 独特的女性言说
    第三节 荒芜人生状态的描摹
第二章 流浪意识的成因探究
    第一节 动荡的时代和属己的漂泊
    第二节 唯爱主义者的精神落荒
    第三节 女性身份与“边缘状态”
第三章 流浪意识与心灵的原生态呈现
    第一节 边缘化写作与自传色彩
    第二节 别样的艺术风格
        一、诗化小说
        二、小说散文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科研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现代性视野中的流浪意识——以“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文学为中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曹旭光;宋学清;;宿命的规避与精神的还乡——萧红的生命体验与《生死场》的创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刘森;;漂泊与皈依:论萧红在流亡中对“家”的悖论书写[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王艺;;文化批判与悲悯情怀——萧红与《呼兰河传》[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刘钊;;萧红散文的“越轨”叙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贾振勇;;寻找真正的萧红:创伤·幻想·诗性智慧[J];东岳论丛;2013年04期

7 赵鹏芳;王夏雯;;安徒生作品中的流浪意识与波西米亚精神[J];闽江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唐旭君;永远的精神流浪——五四女作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之三[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蒋明玳;艾芜:漂泊者人生追求之歌——论艾芜“流浪汉小说”的文学价值[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单元;论萧红乡土小说的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887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87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