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宋代李白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1:26
   摘要: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文学也如此。以李白的传播和接受为例,早在天宝年间,唐人就已经开始了对李白的接受和传播。在其身后,喜爱李白、受李白影响的诗人代不乏人,但真正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审视李白则始于宋代,宋人以各种方式、各种载体接受和传播李白。 宋代诗坛,诗人众多,流派众多。近代学者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模仿唐诗的四分法将宋诗分为初宋、盛宋、中宋、晚宋四期。本文在论述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这四个阶段的李白接受情况,每个阶段例举了几位代表诗人作了较为详尽地分析,试图通过这种个案分析,更为细致、深入地探讨宋代李白接受和传播的情况。具体而言,本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引言。由于宋人和李白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和文学背景下,心灵感知和艺术旨趣也相异,因此对李白的认识,显然比唐人更难。宋代,政治意识被强化,儒学再次复兴,并出现了儒学发展的新兴事物理学,知识分子普遍用理学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对李白其人其诗的品评也如此。本章属于整个论题的背景研究,重在阐释宋代李白接受的政治背景、思想状况、文人心态及文学背景。 第一章、北宋前期的接受情况,即从北宋开国到英宗时期(960-1067)。这时期的宋人在唐代编辑的李白诗文集的基础之上对李白诗文集进行了辑佚、整理和编次工作,且成果斐然。首先,介绍乐史两次对李白诗文集进行整理和编辑的情况,然后介绍宋敏求对乐史的增补情况。其次,论述田锡、王禹偁、梅尧臣、欧阳修等人在理论和创作上对李白的接受情况。 第二章、北宋中、后期的接受情况,即从神宗到北宋末年(1068~1127)。这是李白接受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复杂的时期。经过宋初柳开、王禹偁的努力,五代文弊基本得到了矫正,其间再经过石介对西昆体的批判,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在这一时期渐趋成熟,这场以儒学复古思潮为背景的诗文革新运动,究其实质而言,是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在这种文学背景之下,对李白的接受和传播亦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点。 曾巩对宋敏求本所收诗篇一一作了考订,并于每类题下注明了李白的行踪,已有对李白作品进行编年之意,从而使得李白诗集的体制更趋于严谨和完善。文坛大家苏轼在北宋文坛被誉为“坡仙”,其诗、词创作深受李白的影响。政治家身份的王安石对李白的接受情形较为复杂,他一方面指责李白的诗歌“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酒”,但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又模仿李白。郭祥正则是宋代接受和传播李白并取得较大成就的一位诗人,被文坛称之为“太白后身”,他对李白的接受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生活态度,诗歌的内容和艺术均深受李白的影响。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尽管以杜甫为祖,但这个诗派的很多成员的诗歌创作依然有李白的影子。 第三章、南宋前期的接受情况,即从南宋初到宁宗开禧(1127-1207)。“靖康之难”以后,文人的爱国热情高涨,忠君爱国成为文人立身处世之原则,杜甫更加受到推崇。对李白的接受视野与北宋时期相比发生了变化,人们关注的目光更多是投向了李白的诗歌艺术。 南宗名臣李纲文集中与李白有关的诗文作品多达十八篇左右,他结合自己的生平遭际去解读李白,视角较为独特。理学家朱熹对李白的认识在这时期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李白诗歌艺术特征的剖析是准确的,对李白的评价是中肯的。爱国诗人陆游生前就被时人目为“小李白”,其诗风极为神似李白。 第四章、南宋后期的接受情况,即从宁宗嘉定初到南宋(1208-1279)。这时期李白接受的载体发生了变化,诗评家们用评点的方式接受和传播李白,其中以严羽和刘辰翁为代表。这时期江湖派代表刘克庄对李白也颇有兴趣,除《后村诗话》中有较多篇幅论述李白其人其诗外,还有二十余篇诗文歌咏或论述李白。王象之以地理学家的身份传播李白,使得李白在这时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第五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从总体而言,宋代的李白接受和传播是在唐五代基础之上展开的,但由于时代发生了变化,使得审美的风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唐五代相比,宋代的李白接受和传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李白谪仙形象有所拓展,更多的文人用创作实践的方式来接受和传播李白,接受和传播的主体和载体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唐五代李白接受概况
    三、二十世纪以来的宋代李白接受研究情况
    四、本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
    五、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宋前期的李白接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宋初对李白别集的整理和编订
    第三节 田锡对李白的接受
    第四节 王禹偁对李白的接受
    第五节 梅尧臣对李白的接受
    第六节 欧阳修对李白的接受
第二章 北宋中、后期的李白接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曾巩对李白的接受
    第三节 苏轼对李白的接受
    第四节 郭祥正对李白的接受
    第五节 王安石对李白的接受
    第六节 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
第三章 南宋前期的李白接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李纲对李白的接受
    第三节 朱熹对李白的接受
    第四节 陆游对李白的接受
第四章 南宋后期的李白接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严羽对李白的评价
    第三节 刘辰翁对李白的接受
    第四节 王象之对李白的接受
    第五节 刘克庄对李白的接受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专著
    论文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晓薇;宋人对李白的评价与时代典范的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陈军;;郭祥正对李白的审美接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朱立元 ,杨明;试论接受美学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4 葛景春;不是幡动,是心动——试用接受美学的观点重新阐释李杜优劣论[J];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5 袁晓薇;宋代诗论对李白不公正评价的时代原因[J];江淮论坛;2003年06期

6 邱美琼,叶克俭;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李白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莫砺锋;论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伏涤修;李白诗受后世诗评家贬抑冷落原因探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王红霞;;试论李纲对李白的评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刘培;论田锡辞赋的新变[J];文史哲;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2888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88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