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士族审美趣味与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20-11-18 09:12
魏晋南北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上极为黑暗、朝代更替极为频繁的时代,却亦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极为活跃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活跃在这个时代的主体,无疑是士族阶层。尤其是两晋时期,可以说是士族统治的时代。士族不仅在政治上拥有特权,庄园经济的发展,也为他们悠游闲适的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个时期,传统的儒家价值体系失去了吸引力,玄学的盛行,成为了士族们新的思想归宿。思想上的转变,也带来了士族生活方式的转变。本文的研究则是基于士族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自身的特征,从他们日常生活的趣味出发,探究士族审美趣味与这时期文学创作的关系。 两晋士族,继承了汉魏以来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趣味追求。但是,两晋的士族审美趣味较之前代,不仅因为时代之风气而更浓,也因个人情致的投入而更深,更由于其优越的政治经济地位而更广,表现出承前而不同于前的特征。他们嗜美成性,沉醉于姿容、神情、声音、爱好外表和精神的美,他们敢于将自己对美的热爱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世说新语》的记载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追求理趣,麈尾谈玄,在义理的探析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并将自己的价值取向以玄谈的方式传播出去。此时的玄谈,成为了士族必备的文化素养,士族玄谈对才藻的重视,使玄谈极富审美性。文人雅集,自古而有,但两晋时期的金谷和兰亭集会却是文学史上的美谈。而这两次大型的文人雅集,其参与者大多是士族。流觞曲水,赋诗以叙中怀。士族的集会宴饮之趣,不仅可以满足他们欣赏山水的性分,而且还能获得身心具泰的享受。士族的优厚物质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才使山水在两晋成为审美的对象。散怀山水,寄情山水,山水成为士族趣味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士族的政治经济优势,可以使得他们既对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能够获得较好的物质生活。不论是玄谈、宴饮还是追求山水,对琴棋书画的爱好,都显示出士族生活的闲适性。追求闲适,可以说是士族生活趣味的一个主要特点。不同于以往的士大夫,他们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追求一种趣闲思远的生活情趣,把更多的兴趣转向了个人生活。士族将自己的生活趣味,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投射到文学中,使士族的文学创作成为引领时代的风尚。宴饮雅集之趣影响着士族群体的创作风格,赠答诗兴盛。对山水的喜爱,使得山水玄言诗歌兴盛,士族的庄园生活也成为诗歌描写的对象。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又使得士族的诗文中有大量反映士族悠闲自得的诗歌出现。他们审美兴奋点的转变,带来的是文学创作内容的变化。 士族的生活趣味和文学创作也对两晋时期的寒族文人、文学理论和晋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士族引领文学风尚的背景下,寒族文人既有不平与自卑,也追寻着士族的文学价值取向。文学理论中对丽藻的肯定、对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追求,无不受到士族审美趣味的影响。虽然士族文学很少表现下层生活的疾苦,然而,无论从诗歌的内容到形式,士族都开拓了文学表现的新域。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士族的界定1
(一) 士之渊源,士族之形成
二、 士族文学“趣味”之内涵
(一) 趣味研究之背景
(二) 趣味之内涵
三、 两晋士族趣味的转变
四、 两晋士族文学的研究现状
五、 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特征、形成原因及分类
一、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的特点
(一) 趣味之浓
(二) 趣味之深
(三) 趣味之广
二、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的分类
(一) 嗜美成性,沉醉审美—嗜美爱美之趣
(二) 麈尾玄谈,体认玄虚——谈玄析理之趣
(三) 娱目欢心,赋诗以叙中怀——集会宴饮之趣
(四)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山水自然之趣
(五) 趣闲而思远——闲适自得之趣
三、 两晋士族趣味形成的原因
(一) 政治因素
(二) 经济因素
(三) 文化因素
(四) 思想因素
第二章 两晋士族文人审美趣味与诗歌创作
一、 士族文人参与诗文创作的状况
二、 两晋士族文人构成
三、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与诗歌创作
(一) 宴饮雅集之趣与诗歌创作
(二) 闲适之趣与诗歌创作
(三) 玄谈理趣与诗歌创作
(四) 嗜美之趣与诗歌创作
第三章 士族文人审美趣味对两晋文论、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 对寒族文人的影响
(一)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寒族文人的不平与自卑
(二) 对寒族文人创作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 士族审美趣味对两晋文学理论的影响
(一) 丽藻、雅艳与士族审美趣味
(二) 玄学理趣对文论的影响
三、 士族审美趣味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8558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士族的界定1
(一) 士之渊源,士族之形成
二、 士族文学“趣味”之内涵
(一) 趣味研究之背景
(二) 趣味之内涵
三、 两晋士族趣味的转变
四、 两晋士族文学的研究现状
五、 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特征、形成原因及分类
一、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的特点
(一) 趣味之浓
(二) 趣味之深
(三) 趣味之广
二、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的分类
(一) 嗜美成性,沉醉审美—嗜美爱美之趣
(二) 麈尾玄谈,体认玄虚——谈玄析理之趣
(三) 娱目欢心,赋诗以叙中怀——集会宴饮之趣
(四)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山水自然之趣
(五) 趣闲而思远——闲适自得之趣
三、 两晋士族趣味形成的原因
(一) 政治因素
(二) 经济因素
(三) 文化因素
(四) 思想因素
第二章 两晋士族文人审美趣味与诗歌创作
一、 士族文人参与诗文创作的状况
二、 两晋士族文人构成
三、 两晋士族审美趣味与诗歌创作
(一) 宴饮雅集之趣与诗歌创作
(二) 闲适之趣与诗歌创作
(三) 玄谈理趣与诗歌创作
(四) 嗜美之趣与诗歌创作
第三章 士族文人审美趣味对两晋文论、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 对寒族文人的影响
(一)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寒族文人的不平与自卑
(二) 对寒族文人创作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 士族审美趣味对两晋文学理论的影响
(一) 丽藻、雅艳与士族审美趣味
(二) 玄学理趣对文论的影响
三、 士族审美趣味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晓卫;魏晋赠答诗的兴盛及当时诗人的交流心态[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白崇;试论士族在魏晋时期的变迁——兼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J];天中学刊;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饶迎;试论晋宋山水田园诗[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白崇;西晋寒族作家依附心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88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8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