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所载文人“赋”作及相关问题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4:08
东汉时期,“赋”体继续盛行,这两百多年间东汉文人大多着力创作“赋”。而二十世纪以来对《后汉书》文人“赋”的研究作品零零散散、凤毛麟角。仅有从单个文人或单篇作品的研究,却没有系统审视《后汉书》全部文人“赋”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通过对范晔《后汉书》中所载录的文人进行梳理,对《后汉书》载录文人“赋”作的资料进行搜集、统计、分类,运用“文献考据”法把古注类书中关于后汉文人的“赋”作进行梳理,考证其正误、补充遗漏。本文主要通过通检《后汉书》对文人赋作情况的载录,又补充通检古注(首先是《后汉书》李贤注)类书等有关资料,全面考察《后汉书》对文人赋作情况的载录。这是对东汉赋做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这样的研究,不但可以明确探得《后汉书》之文献价值,而且对后汉文人辞赋创作之全貌做一次尽可能全面的穷尽式研究,还可以补充乃至纠正古今学者在这一研究中的疏失,从而为该论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成果。 本文大致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后汉书》对文人“赋”作的著录。即《后汉书》总体著录其“各体”文章,其中有“赋”的情况。 第二,《后汉书》所载以“赋”名篇的文人“赋”作。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后汉书》传文中具体载录文人以“赋”名篇的“赋”作情况;二是,《后汉书》总体著录或传文中只记录其“名”,提出创作背景、动机,且未载文人“赋”文的情况。 第三,《后汉书》所载文人的“赋”体作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后汉书》中全文载录的文人“赋”体作品;二是,《后汉书》总体著录中提及的“七”、“颂”、“吊”、“论”等篇名,而今认定其为“赋”体作品的情况。 第四,《后汉书》未载录的文人“赋”作。分为二种情况:一是,《后汉书》总体著录中无“赋”体,需要补考的情况;二是,《后汉书》既无总体著录又未载录其具体作品,但文人“赋”作今存,仍需补考的情况。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后汉书》对文人“赋”作的著录
第二章 《后汉书》所载以“赋”名篇的文人“赋”作
第一节 《后汉书》传文具体载录文人以“赋”名篇的“赋”作
第二节 《后汉书》总体著录或传文中只记录赋“名”,提出创作背景、动机,且未载“赋”文的情况
第三章 《后汉书》所载文人“赋”体作品
第一节 《后汉书》全文载录的文人“赋”体作品
第二节 《后汉书》总体著录中提及“颂”“铭”“七”“吊”“论”等篇名,而今认定其为“赋”体作品的情况
第四章 附论:《后汉书》未载录的文人“赋”作
第一节 《后汉书》总体著录无“赋”体,需要补考的情况
第二节 《后汉书》既没有总体著录,又未载录具体作品,但文人“赋”作今存,仍需补考的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3117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后汉书》对文人“赋”作的著录
第二章 《后汉书》所载以“赋”名篇的文人“赋”作
第一节 《后汉书》传文具体载录文人以“赋”名篇的“赋”作
第二节 《后汉书》总体著录或传文中只记录赋“名”,提出创作背景、动机,且未载“赋”文的情况
第三章 《后汉书》所载文人“赋”体作品
第一节 《后汉书》全文载录的文人“赋”体作品
第二节 《后汉书》总体著录中提及“颂”“铭”“七”“吊”“论”等篇名,而今认定其为“赋”体作品的情况
第四章 附论:《后汉书》未载录的文人“赋”作
第一节 《后汉书》总体著录无“赋”体,需要补考的情况
第二节 《后汉书》既没有总体著录,又未载录具体作品,但文人“赋”作今存,仍需补考的情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利辉;;范晔《后汉书》序论赞的文学特色[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3期
2 刘石;;《后汉书·文苑传》的创立及意义[J];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04期
3 王春淑;范晔《后汉书》序论赞评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时国强;;二百年风云舒卷 一支笔彩绘斑斓——评《〈后汉书〉文学初探》[J];唐都学刊;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893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9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