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话语理论的知识谱系及其在中国的流变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0-12-04 13:18
  本文以20世纪西方话语理论为研究对象,旨在梳理和探讨话语理论的知识谱系及其经由跨语际旅行来到中国后的流变与重构历程,以期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提供观照和反思。本文力求实现三个研究目标:一是全面考察20世纪西方话语理论的发展演变历程;二是辨析话语理论在中国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流变与重构;三是探讨话语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从知识谱系学的研究视角入手,本文注重对作为知识体系的话语理论的产生和建构的动态历史的描述,并在强调话语理论的多元性和异质性的同时也力图勾勒出贯穿在话语理论发展史中的主要线索和内在理路。除绪论和结语外,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围绕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向以及话语与意识形态理论两个中心论题展开论述。索绪尔关于语言/言语的划分为话语理论的萌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语境下,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和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在从语言转向话语的早期理论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列维—斯特劳斯在神话研究中发现了超越语言和言语的第三层面即话语层面,并对作为话语的神话的构成单位进行分析,“话语语言学”的构想在他这里初露端倪。本维尼斯特看到了结构语言学存在的局限,...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知识谱系学
第一章 语言、话语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向
        一、语言与言语的区分:索绪尔的语言观
        二、超越语言和言语的第三层:列维—斯特劳斯论神话
        三、转向话语:本维尼斯特的话语理论
    第二节 话语与意识形态
        一、从意识形态到话语:阿尔都塞的话语观
        二、语言、话语与意识形态:佩肖的话语理论
第二章 福柯的话语理论
    第一节 对“话语”的重新界定
        一、核心概念:陈述与话语形成
        二、话语的特性:事件、实践、实证性
        三、话语的生产与控制
    第二节 话语、权力与知识
        一、话语与权力的交织
        二、权力/知识的共生体
        三、话语与知识的关联
    第三节 福柯论话语与意识形态
        一、真理、意识形态与话语
        二、主体、意识形态与话语
        三、话语、意识形态与权力
    第四节 作为话语功能的作者
第三章 话语理论与性别、后殖民研究
    第一节 话语理论与女性主义批评
        一、女性主义对“话语”概念的挪用与改造
        二、权力/知识视域下的女性主义
        三、对权力的抵抗如何可能
    第二节 话语理论与后殖民研究
        一、作为话语的东方主义
        二、萨义德与福柯:分歧与偏离
        三、回到话语理论:“福柯模式的殖民话语”
第四章 话语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流变
    第一节 话语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一、重新语境化下"discourse"的翻译
        二、对“话语”概念的梳理和反思
        三、话语范式在中国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运用
    第二节 话语理论在中国的流变
        一、话语理论在中国文化现实语境下的选择性接受
        二、话语分析:中国文论和批评的新视界
        三、发掘传统文论话语思想与建构中国话语研究范式
第五章 启示与反思:话语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作为话语实践的文学批评
    第二节 话语分析:重新审视当代文学批评场
    第三节 批评主体的话语策略:批评家何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主持人的话[J]. 林建法.  当代作家评论. 2011(02)
[2]当代文学批评:问题与挑战[J].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2011(02)
[3]批评如何判断?[J]. 南帆.  当代作家评论. 2011(02)
[4]反思与重建:文学批评的重大课题[J]. 赵慧平.  当代作家评论. 2011(02)
[5]真正透彻的批评声音为何总难出现[J]. 雷达.  当代作家评论. 2011(02)
[6]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生成、发展与转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大系(1949—2009)》导言[J]. 王尧,林建法.  文艺理论研究. 2010(05)
[7]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的对话[J]. 曹顺庆,王庆.  当代文坛. 2010(03)
[8]庄子的言说与中国话语的构建[J]. 胡韵.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9]关于《帝国的话语政治》的讨论[J].   读书. 2010(01)
[10]一点感想[J]. 李陀.  读书. 2010(01)

博士论文
[1]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 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897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97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