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理性建构与“课程思政”建设——以“理想”概念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4 07:15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他不仅要有专业的"课程"素养,而且要有透彻的"思政"素养,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理性建构能力和思想比较能力。例如《文学概论》课程中的"理想"概念,如果我们要让它真正深入人心、打动人心,而避免成为空洞、单薄的口号,就需要对它进行符合大学生认知结构的理性分析,解决诸如何谓理想、为何有理想、有哪些理想、如何实现理想等内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将共产主义理想与其他形态的"理想"相比较,由此也水到渠成地回答了为什么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高理想,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原因,从而让思政内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课程之中。
【文章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课程”与“思政”
二、“理想”的阐释与建构
(一)何谓理想?
(二)为何有理想?
(三)有何理想?
三、“理想”与“课程思政”
四、“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掌握看家本领的习惯与追求[J]. 韩喜平,刘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邱伟光.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7)
[3]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为共生的共产主义[J]. 朱松苗. 学术交流. 2016(11)
[4]自由—异化—复归——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自由的实现路径[J]. 朱松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理想就是理想[J]. 张汝伦. 读书. 1993(06)
本文编号:2916050
【文章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2020年02期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课程”与“思政”
二、“理想”的阐释与建构
(一)何谓理想?
(二)为何有理想?
(三)有何理想?
三、“理想”与“课程思政”
四、“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掌握看家本领的习惯与追求[J]. 韩喜平,刘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邱伟光.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7)
[3]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作为共生的共产主义[J]. 朱松苗. 学术交流. 2016(11)
[4]自由—异化—复归——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自由的实现路径[J]. 朱松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5]理想就是理想[J]. 张汝伦. 读书. 1993(06)
本文编号:2916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1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