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作品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01:01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二战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最有体系且影响最大的文论之一。文章从“文艺为什么人”、“如何去服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界斗争方法”以及“党内思想整顿”等五个方面对当时文艺界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针砭时弊的分析,并对当时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时至《讲话》发表七十一周年,学者们掀起了一次关于《讲话》的学习,究竟文艺是不是仍然应该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理念,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何种道德操守,文艺作品又该承载着什么样的社会、思想作用,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放眼当下的文艺状况,良莠不齐的作品比比皆是,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理念上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主张娱乐至上,认为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即可;有的认为文艺作品应该是高于一切阶级,凌驾于现实生活的精神创作;有的则认为文艺担负着提高大众审美水平的任务,文艺工作者应以教化大众为己任。由此,文艺界展开了关于“文艺创作目的”的讨论,《讲话》中提到的“文艺为大众服务”、“文艺与政治关系”等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讲话》对文艺作品的影响,首先明确相关... 

【文章来源】:太原科技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讲话》发表始末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讲话》产生的背景
        一、 《讲话》产生的世界背景
        二、 《讲话》产生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讲话》的主要内容
        一、 文艺服务对象的问题
        二、 如何去服务的问题
        三、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
        四、 文艺界斗争方法的问题
        五、 党内思想整顿的问题
第二章 《讲话》发表后对文艺作品的影响
    第一节 文艺创作的新理念
        一、 明确文艺工作者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放弃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
        二、 明确文艺工作者的立场和工作对象,放弃单纯追求高雅
        三、 明确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人民,放弃对个体性的关注
    第二节 解放区作家的集体转向
    第三节 文艺作品的新面貌
        一、 新的文学形式
        二、 新的文学形象
第三章 《讲话》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第一节 《讲话》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一、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二、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讲话》符合了社会现实的要求
    第三节 《讲话》引导了文艺作品的实践性
第四章 以《讲话》为指导重构当代中国文艺精神
    第一节 重构当代中国文艺精神
        一、 创作反映当代基层民众生活、反映当代政治的作品
        二、 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创作具有灵魂的作品
        三、 坚决反对“单纯市场化”的创作理念
        四、 持续展示精品示范作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919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19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