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女性的发现与自我言说 ——以丁玲、萧红、张爱玲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17 16:19
  在中国女性的发现与自我言说史中,丁玲、萧红和张爱玲具有特殊的阶段性意义。她们在“五四”落潮后登上文坛,与第一代女性作家不同,她们是一群正视历史、解构历史的女作家。她们敢于写女性个人的苦闷、女性对于社会和时代的认识、女性特征的人生灰暗和女性对于爱情的想法……这三位女作家用她们的文字解构了男权社会的女性历史,展现了女性在大时代里悲惨的命运,她们“发现”了女性的历史,并敢于“自我言说”。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索了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的“自我言说”,从“作家和作品”的角度研究作家的生平与作品之间的关联,了解这一阶段女性言说的“可能性”和“有限性”。作家的生平、作家的时代与作家的创作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因此笔者从地域文化(包括家庭文化)、情感经历、政治因素等三个方面研究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性作家的生平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探究其女性自我言说的源起、归宿及局限。研究女性“自我”言说,必然涉及到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女作家个人宿命及其“言说”的局限性——这也就是中国女性文学在本阶段所表现出的基本状态。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先天不足”,“五四”以来女性文学长期从属于社会革命运动,并成...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女性的发现——历史与现实
    第一节 “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创作
    第二节 “五四”第一代女作家创作的贡献与局限
    第三节 正视现实解构历史——丁玲、萧红、张爱玲的文学创作
        一、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二、寂寞家园,悄吟悲歌
        三、天才的少女,苍凉的手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女性自我言说的“有限性”——作家与作品的关联
    第一节 地域文化与作家的创作倾向
        一、湖湘文化造就“丁玲现象”
        二、黑土地文化与萧红的“家园情结”
        三、海派文化与张爱玲的“世俗味”
    第二节 动荡年代的爱情经历对作家爱情观的影响
        一、胡也频对丁玲思想转变的影响
        二、萧红的爱情与创作——“苦女人”
        三、张爱玲的情感经历及其作品中对爱情的消解
    第三节 文学的转变——女性言说与“政治”的关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女性言说的“悲剧性”——“人运与文运”
    第一节 命途多舛——时代决定命运
    第二节 女性意识与女性历史建构之间的偏差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22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2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2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