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18 02:52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胡适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的思想涉及中国现代的政治、社会、教育、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其中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文学”领域上面。他是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道路的作家。他在经历美国教育,并与同时代人互相交流后,不但发现“白话”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工具,还通过实际创作来确认了“白话”文学的必要性。他翻译的西方作品以及他实践创作的作品里面呈现了他所渴望的“文学性”与“现代性”,我们通过胡适的成就可以尝试他在五四时期前后“建设现代中国”的蓝图。本文的视角集中于胡适白话的理论与实践,讨论胡适白话的“横线”与“纵线”两线的脉络。观察胡适个人的“纵线”,即他自己经过的经验而形成的白话理论,他的白话观随着时代的变化是否有产生变化等的问题。而在“横线”方面,试图探讨他的主张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引起了什么样的影响,同时他怎么接受其他文学家的思想等。第一章,主要讨论胡适以前的白话。尤其是胡适的角度来看古代白话与近代白话的特征。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到白话不是在五四时期他自己创作出来的语言,反而是从古代开始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过的语言。虽然由于各种历史因素,当时的知识分子将“白话”隐藏在正统的阴影里。只...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胡适以前的白话
第一节:胡适视野中的古代白话
第二节:胡适视野中的近代白话
第二章 :胡适的白话: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胡适白话思想形成与发展
(1) 上海时期
(2) 留学时期
(3) 1917以后
第二节:胡适的白话理论及实践
(1) 胡适白话理论的目标
(2) 胡适白话理论的现实功用
(3) 胡适白话主张与同时代人
第三章 :胡适与现代白话
第一节:胡适的文学实践
(1) 胡适的文学翻译
(2) 胡适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胡适与现代白话文学
(1) 胡适白话文学的文学性:人的文学、个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2) 胡适白话文学的现代性:现代精神、现代人、现代社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洋场才子、文学愤青与青年革命党——上海时期(1904—1910)的胡适[J]. 段怀清. 现代中文学刊. 2011(06)
[2]论胡适对新文学翻译种子的培植——从翻译《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看其文学翻译观[J]. 赵亚宏,于林枫.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3]论胡适的“白话”观[J]. 钱雯.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4]胡适白话文学理论与白话文学实践的错位[J]. 泓峻.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5]胡适的语言观[J]. 姜红. 安徽史学. 2007(01)
[6]现代性的批判与现代性的建构——杜威与胡适现代性思想比较[J]. 王梅. 阴山学刊. 2006(05)
[7]从《胡适留学日记》探析胡适早期的文化启蒙立场[J]. 卢建军.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01)
[8]中国现代文学话语形式的三次论争[J]. 刘忠. 社会科学研究. 2004(06)
[9]西乞医国术——留美时期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及初步实践[J]. 覃文珍. 云梦学刊. 2004(03)
[10]也向西风舞一回——论胡适与白话翻译文学[J]. 史国强. 社会科学辑刊. 2000(06)
本文编号:2923208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胡适以前的白话
第一节:胡适视野中的古代白话
第二节:胡适视野中的近代白话
第二章 :胡适的白话: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胡适白话思想形成与发展
(1) 上海时期
(2) 留学时期
(3) 1917以后
第二节:胡适的白话理论及实践
(1) 胡适白话理论的目标
(2) 胡适白话理论的现实功用
(3) 胡适白话主张与同时代人
第三章 :胡适与现代白话
第一节:胡适的文学实践
(1) 胡适的文学翻译
(2) 胡适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胡适与现代白话文学
(1) 胡适白话文学的文学性:人的文学、个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
(2) 胡适白话文学的现代性:现代精神、现代人、现代社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洋场才子、文学愤青与青年革命党——上海时期(1904—1910)的胡适[J]. 段怀清. 现代中文学刊. 2011(06)
[2]论胡适对新文学翻译种子的培植——从翻译《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看其文学翻译观[J]. 赵亚宏,于林枫.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3]论胡适的“白话”观[J]. 钱雯.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4]胡适白话文学理论与白话文学实践的错位[J]. 泓峻.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5]胡适的语言观[J]. 姜红. 安徽史学. 2007(01)
[6]现代性的批判与现代性的建构——杜威与胡适现代性思想比较[J]. 王梅. 阴山学刊. 2006(05)
[7]从《胡适留学日记》探析胡适早期的文化启蒙立场[J]. 卢建军.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01)
[8]中国现代文学话语形式的三次论争[J]. 刘忠. 社会科学研究. 2004(06)
[9]西乞医国术——留美时期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及初步实践[J]. 覃文珍. 云梦学刊. 2004(03)
[10]也向西风舞一回——论胡适与白话翻译文学[J]. 史国强. 社会科学辑刊. 2000(06)
本文编号:2923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