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洛阳伽蓝记》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19:29
  《洛阳伽蓝记》是北朝文学园囿中的一株奇葩,整部书只有三万余字,但该书却一直以内容丰富著称于世,在短短的篇幅中,涉及到了历史、政治、文学、宗教、社会生活等等各个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北朝的百科全书。本论文试图通过引入叙事学的方法来对《洛阳伽蓝记》做一个全新的分析,期待能够有所收获。新的研究视角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该书更多的特色。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回顾了《洛阳伽蓝记》的研究历史,通过梳理研究史,理清《洛阳伽蓝记》的研究状况,明确本论文研究重点,同时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二部分,探讨作者的写作动机与叙述的立场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叙事的起点,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整部书的面貌。第三部分,主要是谈《洛阳伽蓝记》体制上与结构上的特征,对其文注结合的书写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指出了作者所以要选择这样一种形式的原因,结构上的特征重点是分析了《洛阳伽蓝记》中的时空关系,空间引领时间,作者在时空关系上所做的平衡。第四部分,借用叙事学中的复调理论,来剖析《洛阳伽蓝记》的对话特征,通过对话的研究,提出了“现在---过去---过去的过去”时间模型,这一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作者写作本书的思想与...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洛阳伽蓝记》研究综述
第一章 写作动机·叙述立场
    第一节 写作动机
    第二节 叙述立场
        一 宗教立场
        二 政治立场
        三 文化立场
第二章 体制特征·叙事结构
    第一节 《洛阳伽蓝记》体制特征
    第二节 叙事结构中的时空关系
第三章 叙事情节·叙事话语
    第一节 《洛阳伽蓝记》小说特征
    第二节 叙事情节特征
    第三节 叙事话语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王建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6)
[2]中国古小说与佛教因果观念[J]. 项裕荣,朱苏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3]六朝志怪小说叙事艺术新论[J]. 李伟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4]《洛阳伽蓝记》中的庶民群像[J]. 孟光全.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5]《洛阳伽蓝记》版本考释[J]. 张翠萍,陈志伟.  图书馆学研究. 2005(11)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问题研究综述[J]. 戴雨林.  洛阳大学学报. 2005(01)
[7]《洛阳伽蓝记》三题[J]. 唐燮军.  史学史研究. 2005(01)
[8]《洛阳伽蓝记》作者姓氏生平考略[J]. 金大珍.  图书与情报. 2004(04)
[9]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时期洛阳的经济发展状况[J]. 钟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1)
[10]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里坊形制[J]. 赵海丽.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本文编号:2924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4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