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郭沫若前期文学创作与基督教文化

发布时间:2020-12-19 08:01
  基督教文化是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建构的重要外来文化资源。郭沫若作为“五四”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与基督教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5年前,郭沫若从基督教文化中汲取大量营养,以丰富自我文学创作。其诗歌与小说散发着基督教文化光彩,体现出宗教美学特质。1925年后,郭沫若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开始对基督教进行批判,其文学创作中的基督教文化色彩已鲜有痕迹。尽管如此,基督教精神仍然内化于他的文学创作中,具体体现在后期历史剧创作中。前期文学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基督教文化个性化的理解与运用。郭沫若对基督教文化的体验与思考是基于个人生命体验的,与他的个人理想、政治倾向、情感诉求密切相关。郭沫若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演变反映出,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先觉者在建构现代中国价值伦理时所做的选择与所遇到的困惑。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前期创作中的基督教精神
    第一节 “创造精神”的高歌
        一、《圣经》典故与创造社及其刊物的命名
        二、《女神》蕴含的基督意象和教义
    第二节 “忏悔”意识的浅唱
        一、“身边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二、“寄托小说”中的“忏悔”意识
    第三节 “牺牲精神”的交响
        一、《漂流三部曲》中的“牺牲精神”
        二、史剧《聂嫈》中的“牺牲精神”
第二章 前期创作的宗教美学特征
    第一节 前期诗歌中的基督教意象
        一、“光”与“海”的象征意义
        二、其它基督教意象的体现
    第二节 “身边小说”中的基督教意象
        一、《落叶》中的“圣经典故”
        二、其它小说中的“圣经经文”与“圣经典故”
    第三节 前期创作中的新维度
第三章 郭沫若基督教文化观透析
    第一节 推崇科学精神
    第二节 转向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后期历史剧中的基督教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欲望的生成与焦虑的克服——郭沫若的日本记忆及其文学史价值[J]. 李怡.  长江学术. 2010(02)
[2]郭沫若:多维性与创造性的宗教文化情态[J]. 刘勇,李春雨.  中国文学研究. 2010(01)
[3]基督宗教十字架的象征[J]. 刘建军.  圣经文学研究. 2008(00)
[4]伦理话语: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基本质态[J]. 唐小林.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4)
[5]试析非基督教运动的兴起及其影响[J]. 薛晓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04)
[6]郭沫若与基督教文化精神[J]. 税海模.  郭沫若学刊. 2007(02)
[7]中世纪美学中“光”的象征及其宗教意蕴[J]. 管小其.  学术交流. 2007(02)
[8]略析郭沫若历史小说的叙事意象——郭沫若历史小说叙事艺术系列之一[J]. 陈伟华.  郭沫若学刊. 2001(04)
[9]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J]. 许正林.  文学评论. 1999(02)
[10]论郭沫若的创作与基督教文化[J]. 杨剑龙.  郭沫若学刊. 1997(04)



本文编号:2925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5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