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时期的汝颍文人群体研究 ——以《世说新语》的记载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0-12-19 09:08
汝颍地区是汉晋时期的文化繁华区,人才济济,文风炽热,有“汝颍固多奇士”之誉。汝颍文人有着与其他地区文人不尽相同的文化特征,因此研究汝颍文人群体的个性特点及文学创作亦成为了一个颇具意义的学术课题,目前学术界较为集中于汝颍文化传统或汝颍名士的政治贡献等方面研究,而对汝颍文人群体的整体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以《世说新语》所记载的汝颍文人群体为中心,进一步分析其出现原因、思想人格及文学创作,系统且全面的考察汉晋时期汝颍文人群体,以期对汉晋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起到一定促进和补充作用。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总的介绍《世说新语》中汝颍文人群体及发展历程。先是通过“名士”、“奇士”和“文人”的关系界定,明确《世说新语》中汝颍文人群体的定义。《世说新语》共记载114位汝颍文人,汝南36人,颍川78人,他们在政坛上,以“名士”或“奇士”的身份辅世济民、事功显赫;在文坛上又以“文人”的身份通过进谏、游宴、咏物等诗文作品抒发情怀。再通过汝颍文人群体在汉晋时期政权更迭中的沉浮,从而展现此群体崛起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章主要考察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原因。汝颍文人群体的崛起是渐进的过程,论文从地理原因、社...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原因
第一节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地理原因
第二节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三节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自身原因
第二章 汝颍文人群体的思想与人格
第一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思想
第二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人格特点
第三章 汝颍文人群体的文学研究
第一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诗歌内容
第二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文章内容
第三节 汝颍文人群体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文学成就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魏之际的汝颍名士[J]. 胡宝国. 文史知识. 2010(11)
[2]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神仙观念的嬗变[J]. 宁稼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两晋士族文学的走向[J].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族婚姻观念变化[J]. 宁稼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东汉文化中心的东移及东晋南北朝南北学术文艺的差别[J]. 曹道衡. 文学遗产. 2006(05)
[6]汉代铁官郡、铁器铭文与冶铁遗址[J]. 潮见浩,赵志文. 中原文物. 1996(02)
[7]颖川谋士群体与曹操政权[J]. 孟繁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6)
[8]淮汝颍地区是先秦时期文化交流的中心[J]. 晏昌贵. 华夏考古. 1992(02)
[9]汉晋之际的汝颍名士[J]. 胡宝国. 历史研究. 1991(05)
[10]魏西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J]. 胡宝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1)
本文编号:292563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原因
第一节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地理原因
第二节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三节 汝颍文人群体出现的自身原因
第二章 汝颍文人群体的思想与人格
第一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思想
第二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人格特点
第三章 汝颍文人群体的文学研究
第一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诗歌内容
第二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文章内容
第三节 汝颍文人群体文学创作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汝颍文人群体的文学成就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魏之际的汝颍名士[J]. 胡宝国. 文史知识. 2010(11)
[2]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神仙观念的嬗变[J]. 宁稼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3]两晋士族文学的走向[J]. 孙明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4]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族婚姻观念变化[J]. 宁稼雨.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5]东汉文化中心的东移及东晋南北朝南北学术文艺的差别[J]. 曹道衡. 文学遗产. 2006(05)
[6]汉代铁官郡、铁器铭文与冶铁遗址[J]. 潮见浩,赵志文. 中原文物. 1996(02)
[7]颖川谋士群体与曹操政权[J]. 孟繁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6)
[8]淮汝颍地区是先秦时期文化交流的中心[J]. 晏昌贵. 华夏考古. 1992(02)
[9]汉晋之际的汝颍名士[J]. 胡宝国. 历史研究. 1991(05)
[10]魏西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J]. 胡宝国.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1)
本文编号:2925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