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及其文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0-12-19 09:3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林语堂无疑是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一度在现代文学史上备受批评、指责,被人称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近二十年来,对他却是好评如潮,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不断加深,尤其对他的宗教信仰有较深入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林语堂的宗教思想融汇了东西方文化,杂糅了东西方各种宗教,认为林语堂一生的宗教信仰是“一捆矛盾”。笔者认为基督教思想是林语堂一生的宗教思想根源,该基督教思想经历了濡染——疏离——重归这样三个阶段的天路历程。本论文将结合林语堂的散文、传记探讨其基督教思想的三个阶段和两次变化,及其这种变化的深刻原因,然后采用文本细读法探讨他的基督教思想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研究林语堂的基督教信仰历程,梳理林语堂研究中关于“一捆矛盾”的各种观点,以便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家本人、准确把握作家思想与创作的关系。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濡染中皈依基督教,主要梳理林语堂宗教思想的第一个阶段;第二章为人文主义氛围中的“异教徒”思想,论述林语堂宗教思想的第一次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第三章为晚年重归基督教信仰,将介绍林语堂基督教思想的第三个阶段;第四章内容为小说创作中的基督教情怀,...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濡染中皈依基督教
第一节 基督教思想的形成环境
一、 家庭成长环境
二、 地域文化背景
第二节 基督教思想的雏形
第二章 人文主义氛围中的“异教徒”思想
第一节 疏离基督教走向人文主义
第二节 隐形的基督教思想
一、 “异教徒”身份的实质
二、 现代基督教神学的价值根基
第三章 晚年重归基督教信仰
第一节 回归信仰的原因
第二节 从宗教教条到生命信仰
一、 宗教信仰的提升
二、 宗教信仰的核心
第四章 小说创作中的基督教情怀
第一节 小说中的基督教文化符号
一、 特定语汇的运用及氛围营造
二、 基督之子的形象塑造
第二节 小说中的基督教文化意蕴
一、 基督教文化意象呈现
二、 基督教文化价值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林语堂与基督教的关系[J]. 徐志啸.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基督之子的传统文化之思——论林语堂传统文化观的人性立场[J]. 杨林,倪书霞. 语文学刊. 2007(01)
[3]林语堂“异教徒”称谓辨析[J]. 管恩森. 中州学刊. 2006(04)
[4]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以林语堂《信仰之旅》为中心[J]. 冯羽.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4)
[5]以生命见证信仰的神圣——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J]. 施萍. 华文文学. 2005(02)
[6]本色化与现代化:再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J]. 施萍. 宗教学研究. 2005(01)
[7]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相遇与交战——林语堂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化阐释[J]. 王本朝.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2)
[8]从基督教看林语堂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J]. 李立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07)
[9]神性之维:林语堂文化人格解析[J]. 施萍. 贵州社会科学. 2003(01)
[10]基督精神与林语堂的人生追求[J]. 贾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06)
本文编号:2925682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濡染中皈依基督教
第一节 基督教思想的形成环境
一、 家庭成长环境
二、 地域文化背景
第二节 基督教思想的雏形
第二章 人文主义氛围中的“异教徒”思想
第一节 疏离基督教走向人文主义
第二节 隐形的基督教思想
一、 “异教徒”身份的实质
二、 现代基督教神学的价值根基
第三章 晚年重归基督教信仰
第一节 回归信仰的原因
第二节 从宗教教条到生命信仰
一、 宗教信仰的提升
二、 宗教信仰的核心
第四章 小说创作中的基督教情怀
第一节 小说中的基督教文化符号
一、 特定语汇的运用及氛围营造
二、 基督之子的形象塑造
第二节 小说中的基督教文化意蕴
一、 基督教文化意象呈现
二、 基督教文化价值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林语堂与基督教的关系[J]. 徐志啸.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基督之子的传统文化之思——论林语堂传统文化观的人性立场[J]. 杨林,倪书霞. 语文学刊. 2007(01)
[3]林语堂“异教徒”称谓辨析[J]. 管恩森. 中州学刊. 2006(04)
[4]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以林语堂《信仰之旅》为中心[J]. 冯羽.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04)
[5]以生命见证信仰的神圣——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J]. 施萍. 华文文学. 2005(02)
[6]本色化与现代化:再论林语堂的基督教思想[J]. 施萍. 宗教学研究. 2005(01)
[7]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相遇与交战——林语堂与基督教关系的文化阐释[J]. 王本朝.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2)
[8]从基督教看林语堂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选择[J]. 李立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07)
[9]神性之维:林语堂文化人格解析[J]. 施萍. 贵州社会科学. 2003(01)
[10]基督精神与林语堂的人生追求[J]. 贾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06)
本文编号:2925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