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0 10:0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中,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有对基督教文化因素的呈现,有对基督教情感经验的表达。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密切的关系已得到了文学研究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文学批评入手,将研究的重点从作家作品转移到文学批评中,从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角度切入,着重探讨这些文学批评呈现出什么特点,具有哪些优势,又如何介入到批评实践中影响着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在文章结构生成上,第一章从整体上叙述基督教文化影响下文学批评的发展概况,以了解新时期以来这些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情况。第二章详细探讨了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文学批评的表现特色。从对宗教感的认同、意象表达的独特阐释、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三方面展开论述,以表现这些文学批评与众不同的批评特色。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类文学批评独特的价值,第三章将说明基督教文化影响下这类文学批评的具体运用。以对史铁生和北村的批评为例,聚焦史铁生形而上的追问和北村神圣启示下的写作,从中可看出在基督教文化的视角下进行的文学批评对他们的思想及其作品的理解都有独到的发现。但同时由于异质文化精神的介入,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误读的...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批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新时期的开端:发生与发现
第二节 90年代以来的发展:多维的探索
第二章 基督教文化影响下文学批评的表现特色
第一节 对宗教感的呼唤
第二节 意象的独特阐释
第三节 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
第三章 基督教文化影响下文学批评的实践与得失
第一节 关于史铁生的批评个案
第二节 关于北村的批评个案
小结
第一节 辨析与澄明
第二节 反思与走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影响[J]. 陈奇佳.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3)
[2]“舍予”+基督=“赴死”?[J]. 傅光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9(05)
[3]如何批评,怎样说话?——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J]. 谢有顺. 文艺研究. 2009(08)
[4]论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与心理疗伤[J]. 王文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5]史铁生作品中的《圣经》原型[J]. 张勐. 文艺争鸣. 2009(03)
[6]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灵性文学”的诠释[J]. 施玮.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7]我对文学批评的理解[J].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6)
[8]论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的创作与批评[J]. 王文胜.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6)
[9]“拯救”八十年代知识立场的使命——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于八十年代的意义[J]. 刘洪霞. 当代文坛. 2008(01)
[10]《雷雨》的版本差异[J]. 林夏.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7(1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D]. 唐小林.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论新时期基督教文学之审美超越性[D]. 李芳芳.西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2766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批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新时期的开端:发生与发现
第二节 90年代以来的发展:多维的探索
第二章 基督教文化影响下文学批评的表现特色
第一节 对宗教感的呼唤
第二节 意象的独特阐释
第三节 终极关怀的价值立场
第三章 基督教文化影响下文学批评的实践与得失
第一节 关于史铁生的批评个案
第二节 关于北村的批评个案
小结
第一节 辨析与澄明
第二节 反思与走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影响[J]. 陈奇佳.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3)
[2]“舍予”+基督=“赴死”?[J]. 傅光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9(05)
[3]如何批评,怎样说话?——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出路[J]. 谢有顺. 文艺研究. 2009(08)
[4]论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与心理疗伤[J]. 王文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5]史铁生作品中的《圣经》原型[J]. 张勐. 文艺争鸣. 2009(03)
[6]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灵性文学”的诠释[J]. 施玮.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7]我对文学批评的理解[J]. 陈晓明.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6)
[8]论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的创作与批评[J]. 王文胜.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6)
[9]“拯救”八十年代知识立场的使命——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于八十年代的意义[J]. 刘洪霞. 当代文坛. 2008(01)
[10]《雷雨》的版本差异[J]. 林夏.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7(1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D]. 唐小林.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论新时期基督教文学之审美超越性[D]. 李芳芳.西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27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