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发布时间:2020-12-22 14:25
  马丁·路德·金的中国诗歌的英译作品及其描写中国的作品均体现出东方主义倾向——以真实的中国古代美好形象改变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并通过西方人的教化将中国纳入西方文明体系。这种东方主义倾向恰好可以解释其独特的翻译行为。在此过程中,"自我"通过对"他者"形象的想象,操控"他者",占有"他者",并把"他者"纳入"自我",从而使"自我"的身份得以构建和验证。 

【文章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06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东方主义解析
    (一)“他者”
    (二)“自我”
    (三)“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1.“自我”操纵“他者”,占有“他者”,并将“他者”合并为自己的一部分。
        2.“自我”通过“他者”实现自我认同的建构和验证。
二、从东方主义视角解读马丁·路德·金英译诗歌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三、马丁·路德·金英译诗歌中的东方主义倾向
    (一)翻译意图
    (二)诗歌选择
    (三)翻译作品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觉醒:传教士丁韪良的中国历史观[J]. 李春燕.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1)

硕士论文
[1]社会学视角下丁译《万国公法》翻译活动中资本的影响研究[D]. 黄威.浙江财经大学 2019
[2]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传记文本中长句的翻译[D]. 郭苏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
[3]“他者”形象的想象与“自我”身份的构建[D]. 曹红.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31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31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