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与文学之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11:56
元和文学是继盛唐诗歌的又一繁盛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处于政权更替与社会变革的关口,元和文学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也随之产生着变化:文学流派的众多、文学风格的多样。其中唐宪宗是元和中兴明主,他的施政策略和用人政策对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来谈唐宪宗与元和文学的关系:一、元和文学概述。从外部环境和外在条件探讨元和时期的诗、赋、文、传奇的日臻完善,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的迅速展开、元白诗派、韩孟诗派等竞相发展的原因。归结起来,唐宪宗的革新政治、任用贤能的举措促进了元和各种文学体裁的发展;二、唐宪宗文治政策与文学的关系。重科举,主要以诗赋取士为径,既选拔了大量的佐政精英,也壮大了文学创作的队伍;且因其个人喜尚命令狐楚编的《御览诗》不选元和五大诗人作品,可见他的文治政策对文学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唐宪宗平藩政策与文学关系。“平藩文学”这一特殊时期历史与文学的产物,写作题材和内容涉及到平藩的举措、策略及方镇使府的生活,具有独特的风格、意义和价值;此外此期《平淮西碑》一文的疑案揭示出宪宗个人的利益和政治观。四、唐宪宗的大臣与文学的关系。他的英明治举、赏贤任能,培养...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唐宪宗朝的文学盛况
1.1 唐宪宗与元和文学之盛
1.2 元和文学繁盛原因的思考
2 唐宪宗文治政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1 唐宪宗的选拨人才与文学的关系
2.2 唐宪宗的文化政策与文学关系
3 唐宪宗平藩政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1 宪宗与平定藩镇
3.2 平藩文学考察
3.3 韩愈、段文昌《平淮西碑》之考察
4 在唐宪宗领导下的大臣与文学的关系考察
4.1 唐宪宗大臣所作诗文及其与文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4.2 “武元衡之死”对当时文坛与政坛的影响
4.3 “二王八司马”事件对文学的影响
5 唐宪宗对重要作家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双重影响
5.1 唐宪宗对白居易的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2 唐宪宗对元稹人生命运的影响
5.3 唐宪宗对韩愈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4 唐宪宗对柳宗元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5 唐宪宗对其他文人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5.1 张籍
5.5.2 孟郊
5.5.3 李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骚赋复兴与中唐政治——以贬谪文化为中心[J]. 赵成林,刘磊.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3)
[2]山川樊笼里,凄怆幽寒梦——柳宗元《囚山赋》浅析[J]. 葛成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5)
[3]《平淮西碑》再探讨[J]. 黄楼.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6(00)
[4]谏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J]. 马自力. 文学遗产. 2005(06)
[5]论元和体[J]. 周桂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6]刘禹锡柳宗元与武元衡关系论略[J]. 余才林. 唐都学刊. 1999(02)
[7]唐代古文运动与进士科举[J]. 李子广.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8]中唐传奇小说繁荣原因初探[J]. 安小兰.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9]论平淮西碑[J]. 罗联添. 铁道师院学报. 1992(04)
硕士论文
[1]刘禹锡的贬谪生活与诗歌创作[D]. 王建梅.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御览诗》研究[D]. 夏娱.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1689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唐宪宗朝的文学盛况
1.1 唐宪宗与元和文学之盛
1.2 元和文学繁盛原因的思考
2 唐宪宗文治政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1 唐宪宗的选拨人才与文学的关系
2.2 唐宪宗的文化政策与文学关系
3 唐宪宗平藩政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1 宪宗与平定藩镇
3.2 平藩文学考察
3.3 韩愈、段文昌《平淮西碑》之考察
4 在唐宪宗领导下的大臣与文学的关系考察
4.1 唐宪宗大臣所作诗文及其与文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4.2 “武元衡之死”对当时文坛与政坛的影响
4.3 “二王八司马”事件对文学的影响
5 唐宪宗对重要作家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双重影响
5.1 唐宪宗对白居易的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2 唐宪宗对元稹人生命运的影响
5.3 唐宪宗对韩愈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4 唐宪宗对柳宗元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5 唐宪宗对其他文人创作及人生命运的影响
5.5.1 张籍
5.5.2 孟郊
5.5.3 李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骚赋复兴与中唐政治——以贬谪文化为中心[J]. 赵成林,刘磊. 甘肃社会科学. 2009(03)
[2]山川樊笼里,凄怆幽寒梦——柳宗元《囚山赋》浅析[J]. 葛成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5)
[3]《平淮西碑》再探讨[J]. 黄楼.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6(00)
[4]谏官及其活动与中唐文学[J]. 马自力. 文学遗产. 2005(06)
[5]论元和体[J]. 周桂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6]刘禹锡柳宗元与武元衡关系论略[J]. 余才林. 唐都学刊. 1999(02)
[7]唐代古文运动与进士科举[J]. 李子广.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
[8]中唐传奇小说繁荣原因初探[J]. 安小兰.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4)
[9]论平淮西碑[J]. 罗联添. 铁道师院学报. 1992(04)
硕士论文
[1]刘禹锡的贬谪生活与诗歌创作[D]. 王建梅.西北师范大学 2009
[2]《御览诗》研究[D]. 夏娱.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1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