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梦象观及梦象故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7 23:16
庄子作为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的文章在哲学、文学和美学上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本文对《庄子》中的梦意象从三各方面分别作了阐释和论述。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状况以及《庄子》一书的思想宗旨和流传情况。并概述了《庄子》书中所提到的十一次梦,并作了分类。最后以“真人无梦”和“梦觉”为例,阐释了庄子的梦象观。第二章分析了蝴蝶梦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意义。首先列述归纳了历代蝴蝶梦的注解。其次通过探究“齐物”和“物化”的关系说明蝴蝶梦的哲学内涵在于“齐一”。再次分析了蝴蝶梦文章的特色,然后叙述了蝴蝶梦在中国文学上作为原型的两种影响类型。最后从心物关系的角度论述了蝴蝶梦的美学意义,它最大的影响则表现在对人生境界的体认与感悟上。第三章分析了髑髅梦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意义。首先列述归纳了历代髑髅梦的注解。其次由髑髅梦探讨了庄子的生死观,认为“至乐无乐”是“无为”思想的表现。同时对庄子的否定性思维作了简单阐释。再次分析了髑髅梦的文学特色及原型意义。最后通过与雨果、波德莱尔的比较,阐释了他以丑为审美对象的特征与原因。第四章分析了《庄子》中栎社梦、文王梦、神龟梦、郑缓梦的哲学、文学和美学意义。首先分析...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 总论《庄子》之梦
第一节 庄子其人与其书
第二节 《庄子》之梦概述
第三节 《庄子》的梦象观
第二章 蝴蝶梦
第一节 蝴蝶梦的阐释路径
第二节 齐物之思——蝴蝶梦的哲学内涵
第三节 翩然飘逸——蝴蝶梦的文学意义
第四节 心物交融——蝴蝶梦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 髑髅梦
第一节 髑髅梦的阐释路径
第二节 生死之思——髑髅梦的哲学内涵
第三节 怪生笔端——髑髅梦的文学意义
第四节 自由无待——髑髅梦的美学意义
第四章 《庄子》“四梦”
第一节 以无为尚——《庄子》四梦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有意为文——《庄子》四梦的文学意义
第三节 至美本无——《庄子》四梦的美学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庄周梦蝶”主旨新解[J]. 郭彧. 文艺评论. 2011(08)
[2]庄子原始同一性意念及其梦说[J]. 吴康. 中国文学研究. 2011(01)
[3]庄生梦蝶与威廉·布莱克的苍蝇之喻[J]. 苏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4]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解读庄周梦蝶[J]. 马荟苓,王爱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5]荒诞与隐喻的重构——论《故事新编·起死》[J]. 姜克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6]梦蝶·应和·变形:现代异化和美学经验[J]. 童明. 外国文学. 2010(04)
[7]试论“庄子叹骷髅”故事之嬗变[J]. 姜克滨.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8]“庄周梦蝶”文本意义的诠释路向[J]. 王川. 文学教育(中). 2010(06)
[9]体情·思理·悟境——“庄周梦蝶”的三种解释路向[J]. 方超群.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张衡《髑髅赋》解析——庄子对汉魏抒情赋的影响[J]. 宗明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2942680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法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 总论《庄子》之梦
第一节 庄子其人与其书
第二节 《庄子》之梦概述
第三节 《庄子》的梦象观
第二章 蝴蝶梦
第一节 蝴蝶梦的阐释路径
第二节 齐物之思——蝴蝶梦的哲学内涵
第三节 翩然飘逸——蝴蝶梦的文学意义
第四节 心物交融——蝴蝶梦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 髑髅梦
第一节 髑髅梦的阐释路径
第二节 生死之思——髑髅梦的哲学内涵
第三节 怪生笔端——髑髅梦的文学意义
第四节 自由无待——髑髅梦的美学意义
第四章 《庄子》“四梦”
第一节 以无为尚——《庄子》四梦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有意为文——《庄子》四梦的文学意义
第三节 至美本无——《庄子》四梦的美学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庄周梦蝶”主旨新解[J]. 郭彧. 文艺评论. 2011(08)
[2]庄子原始同一性意念及其梦说[J]. 吴康. 中国文学研究. 2011(01)
[3]庄生梦蝶与威廉·布莱克的苍蝇之喻[J]. 苏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4]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解读庄周梦蝶[J]. 马荟苓,王爱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5)
[5]荒诞与隐喻的重构——论《故事新编·起死》[J]. 姜克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6]梦蝶·应和·变形:现代异化和美学经验[J]. 童明. 外国文学. 2010(04)
[7]试论“庄子叹骷髅”故事之嬗变[J]. 姜克滨.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8]“庄周梦蝶”文本意义的诠释路向[J]. 王川. 文学教育(中). 2010(06)
[9]体情·思理·悟境——“庄周梦蝶”的三种解释路向[J]. 方超群.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10]张衡《髑髅赋》解析——庄子对汉魏抒情赋的影响[J]. 宗明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本文编号:2942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