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寓言故事翻译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29 07:33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两个翻译学中的重要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末被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提出。由于中西方在自然环境、历史、宗教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导致中西方语言结构和体系存在着极大的不同。由此,中西方在用语习惯、句子结构等也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寓言故事的译制相较于小说或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更加注重在其文章本身所要传达出来的精神,一些语言在译制时,完全靠语法来翻译是无法将文章的原意体现出来的。既要以表达文章精神为主,又要保持文章原有的韵味,所以寓言故事在译制时的用词十分考究,译制人员在翻译时对于用词应当反复的拿捏和斟酌。在该篇文章中,笔者以由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撰写的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译制本为例,浅析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寓言故事翻译实践。
【文章来源】:海外英语.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背景
2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简介
2.1 纽马克文本类型的提出
2.2 纽马克文本类型
2.2.1 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
2.2.2 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
2.2.3 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
2.3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
2.3.1 语义翻译
2.3.2 交际翻译
3 寓言故事文本特点分析
3.1 阐明道理是寓言的目的
3.2 寓言故事的劝诫性和教育性
3.3 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4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应用
4.1《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特点
4.2《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翻译方法及注意事项
4.2.1 交际翻译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实践应用
4.2.2 语义翻译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实践应用
4.2.3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注意事项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索寓言:寓言体文本的特征与教学策略[J]. 王宗海. 小学教学设计. 2017(31)
[2]纽马克翻译理论及其在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 胡伟. 长江丛刊. 2016(11)
[3]寓言故事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初探[J]. 李辉. 艺海. 2012(07)
[4]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J]. 蔡萍.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3)
[5]适时发现变化,积极应对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J]. 刘建国. 云梦学刊. 2003(03)
[6]言语表情标记在儿童寓言故事理解中的作用[J]. 陈俊,张积家. 心理科学. 2001(04)
硕士论文
[1]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方法探究[D]. 赵婧韬.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45270
【文章来源】:海外英语.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背景
2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简介
2.1 纽马克文本类型的提出
2.2 纽马克文本类型
2.2.1 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
2.2.2 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
2.2.3 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
2.3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
2.3.1 语义翻译
2.3.2 交际翻译
3 寓言故事文本特点分析
3.1 阐明道理是寓言的目的
3.2 寓言故事的劝诫性和教育性
3.3 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4 纽马克翻译理论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应用
4.1《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的特点
4.2《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翻译方法及注意事项
4.2.1 交际翻译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实践应用
4.2.2 语义翻译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实践应用
4.2.3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注意事项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索寓言:寓言体文本的特征与教学策略[J]. 王宗海. 小学教学设计. 2017(31)
[2]纽马克翻译理论及其在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 胡伟. 长江丛刊. 2016(11)
[3]寓言故事的语言表达及其特点初探[J]. 李辉. 艺海. 2012(07)
[4]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J]. 蔡萍.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03)
[5]适时发现变化,积极应对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J]. 刘建国. 云梦学刊. 2003(03)
[6]言语表情标记在儿童寓言故事理解中的作用[J]. 陈俊,张积家. 心理科学. 2001(04)
硕士论文
[1]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方法探究[D]. 赵婧韬.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45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45270.html